- 主题:生殖崇拜、应援无下限,中国追星文化中,这些“毒瘤”正野蛮生
1993年,央视成立35周年的台庆舞台上,赵丽蓉、蔡明、郭达表演了小品《追星族》,
虽然只有11分钟,却引得台下观众爆笑连连。
一个高中女孩,因为痴迷“四大天王”和郑智化,搞出了一连串啼笑皆非的事情,一会
儿喊着要“喝(huo)冰水”,一会儿去书包里翻偶像的“私密档案”,还不允许别人说
偶像结婚。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那句“你可以打我、骂我,但绝不允许你侮辱我偶像”,把亲爹
气得直跺脚,奶奶也是听得无言以对。
图片
那个年代明星热潮刚刚在内地兴起,对这种空前的事物疯狂迷恋似乎也可以理解。
但没想到28年过去了,中国的“追星热”非但没有退烧,反而愈演愈烈,甚至到了一种
“病态”的地步,乱象横生。
01、
“追星热”里的四种乱象
目前“追星热”乱象,主要表现在这四种——
第一种乱象:无知的“供养”,一些明星把自己当成“特权”人士,并习以为常
大部分追星族都是未成年,即使有一部分成年人,年龄也大约在20岁上下。
他们大多被宠溺在父母的襁褓中,没有太多接触过真实社会,对人生观、是非观、金钱
观没有正确清晰的认识,他们做出一些行为的出发点就是他们自己的喜好。
而一些明星恰恰乐于享受来自他们的这种“喜好”,不可自拔,名曰“供养”。
比如在娱乐圈流行的送礼现象。
去年何炅在节目中自豪地称自己收了很多粉丝的应援礼物,礼物多到他都没法把礼物的
牌子给撕掉,光钢笔就50多支,保温杯就20多个。
图片
随后何炅所在的“快乐家族”也被曝光收到了大量的应援礼物,这些礼物价值不菲,包
括了普拉达的限量水杯、上万的按摩椅、三四千的万宝龙钢笔、七八千的化妆品,5万的
爱马仕羊绒大衣和1万多的范思哲睡袍。
这事最让大众震惊的点在于,何炅是大学老师,在娱乐圈被人尊称为“何老师”,他还
是著名的主持人,是中国最会说话的人,一向以高情商著称,说话滴水不漏。
可是他在提起粉丝应援时,却是喜笑颜开,一脸自豪,可见这种“你送我收”的现象已
经是娱乐圈的常规操作了,而明星也对这种“高高在上”的特权习以为常。
事实上,当明星火了后,一些“小头目”就会“应运而生”,用行业专业术语讲叫“站
姐”,在粉丝圈里搞集资,给明星打榜买礼物,李现的粉丝后援会还公布了集资的明细
,从上万的单反到3.5万的金条让人咋舌。
更让人难以理解的是,这些礼物还成了粉丝炫耀的工具,不同明星的粉丝间还会攀比应
援礼物,送的礼物越多越贵,证明自家爱豆越牛。
在送礼事件被曝光后,人民网评还特意评论道:别让不正之风荼毒年轻人。
第二种乱象:生殖崇拜
其实退一步讲,小品《追星族》里蔡明饰演的高中生迷恋四大天王和郑智化还是可以理
解的,毕竟他们的才华是值得肯定的,把这样的实力明星当成一种陪伴,或者追寻艺术
梦想的榜样,似乎也无可厚非。
图片
可这么多年过去了,粉丝们的追星标准却大幅度下滑,偶像不再需要有拿得出手的作品
,只要外形亮眼、上台扭扭腰,就能吸引台下众人尖叫。
含蓄一点只会把偶像称为“神仙姐姐”、“漫画脸”、夸张一点的吹嘘自家偶像是“40
00年一遇美女”。
露骨一点的直接称偶像是“老公”、“老婆”,更疯狂地简直不堪入耳。
图片
丰满一点的女明星成了“实战利器”,肌肉男星让女孩“疯狂舔屏”。
似乎中国的追星圈豢养着一帮发情的野猫,明星的评论区成了大型的“春宫现场”。
图片
而新一代的艺人也明白了在流量时代下,“吸睛”才是最重要的,少男少女们经过了市
场熏陶已经认定了这个。
所以当下很多选秀舞台上很多明星边跳舞边频送“媚眼”,时不时再掀开上衣露露身材
,甚至还会咬嘴唇,这种打擦边球的行为对青春期的少男少女有极大的诱惑力,粉丝们
见此也不会觉得害羞,相反会“声嘶力竭”地去欢呼,音浪声高到刺耳。
偶像式生殖崇拜,以“色相”为利器,如今的偶像,真的成了“偶像”,配偶的偶……
图片
第三种乱象:应援无下限,不择手段
这些粉丝如果偏安一隅,圈地自嗨,也不会形成如此大的社会反感。
可是身处青春期的他们是典型的“我即世界”,到处跑马圈地,行为不仅让人目瞪口呆
,有时候甚至会扰乱到社会原有规则、秩序。
比如:当年某男星的专辑一出,粉丝集体花钱帮他刷榜,让他包揽了美国iTunes榜单前
四名,秒杀Lady Gaga、Bradly Cooper等大牌歌手。
图片
再比如:当一些明星的影视剧上线后口碑不佳时,粉丝们会有规模地到评分网站去打分
,希冀“逆天改命”,或者营造“太平盛世”的虚假繁荣,而当偶像的形象受到“丑化
”时,他们爆发出的能量更是超乎想象。
图片
像去年某网站因刊登了明星的同人文,而被明星粉丝冲击,粉丝们联合举报硬是把这个
网站直接给端了。
最近,选秀节目《青春有你3》又发生粉丝为偶像打榜成箱成箱买赞助商牛奶,最后牛奶
喝不掉,全都倒沟里的“奇事”
新华社评论道:饭圈文化已经把年轻人带沟里了。
图片
不过我们也不得不感叹,当粉丝基数达到一定量级时,确实可以“神挡杀神,佛挡杀佛
”。
第四种乱象:追星越来越“传销化”,信仰PUA
因为当下粉丝本身低幼化的群体属性,他们在找到“组织”后很容易被洗脑。
一方面他们把偶像当成了精神上的唯一“信仰”,一有时间就会翻看偶像动态,对偶像
的关注远超自身及身边家人;
图片
另一方面这种“信仰”使得他们甘愿接受统一管理,他们以社媒群和论坛为集会基地,
对偶像萌发出近乎宗教般的狂热,如同被PUA一般。
他们也丝毫不顾自己在这个年龄阶段的主要任务,偶像一有需要就跟着去应援,即使因
为应援而遇到人身危险的新闻时不时就会传出。
图片
图片
这就导致很多旁观者完全不理解他们,看着狂热的他们就如同在看一支传销队伍。
而且这支队伍从上而下组织架构也颇为严密。
他们的分工明确,谁P图,谁拍照,谁下场撕X带节奏,谁给路人安利爱豆都有明确的分
工,连打榜应援都有着行动攻略。
图片
现在逛社媒,一个阿猫阿狗的明星一条评论都能几十万上百万,参加个选秀还没出道直
接就整出了一个“全球后援会”。
粉丝一边省吃俭用拿真金白银给偶像买礼物打榜应援,一边在社媒上使用统一的口号给
偶像“拉下线”。
四种乱象,已俨然成了中国追星文化里的“毒瘤”。
02、
追星乱象背后的“三只手”
这些乱象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背后有三只手在推波助澜。
第一只手,来自资本,这种钱很好赚
资本的嗅觉是最灵敏的,明星和粉丝卿卿我我的时候,资本就闻着肉香跑过来了。
他们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好听点说叫桥梁,专业点说就是掮客。
他们两头通吃。
面对那些想要成名的新人,挑几个水灵透亮的集中培养,不仅成本低,过程还可以录成
竞演节目培育人气,最后挑选市场价值高的签约,火速安排影视剧,如果过气了,就用
同样的模式再培育新星。
图片
明星在他们眼里,就是一茬茬的蔬菜,明星面对资本也没有掰手腕的实力,只能沦为资
本的附庸,接受资本开出的合同。
而粉丝在他们眼里,就是一群待宰的羔羊,只要你有七情六欲,全都被资本拿捏得死死
的,粉丝需要什么,他们就给明星打造什么样的人设,粉丝在培养皿里无处遁逃。
第二只手,来自台下眼红的新一代,他们也希望走上“人生快车道”
过去的娱乐圈没有捷径,台上三分钟,台上十年功。
明星是一点点磨出来的,李连杰一天一块钱的工资拍出了《少林寺》,成龙在戏班从小
时受苦成为了一代巨星,《西游记》师徒四人拿着每集50元工资拍了好几年。
现在资本的介入,让一夜成名成为常态,也不需要多么专业的积累。
而台下的新一代看在眼里,他们渐渐认识到流量时代的一条“真理”——只要长得好看
,就有机会像这些明星一样万众瞩目,甚至比他们更为耀眼。
图片
他们花钱、找关系,为了进入这个圈子;他们整容,为了尽快地上位;他们讨好资本,
为了延长自己的明星寿命……
如此往复形成不良性循环,而他们面对粉丝的那套文化,也从前面一代代明星们沿袭而
来,不会敬畏粉丝,只是把他们当成名路上的垫脚石。
第三只手,来自娱乐至死的观众
我们回看这几年的影视作品,有一个可以用“悖论”来形容的荒诞现象。
一方面,譬如《觉醒年代》这样的剧有不少人一遍遍地在夸品质好,可就是没太多人关
注;
另一方面,每年热度最高的剧,几乎都是偶像明星主演,这样的剧开播前不用担心收视
,普通观众一听是当红小花主演就想着去看看,吃饭之余聊的也是角色的话题,即使角
色、剧情存在明显的不合理。
图片
归根结底,现在的观众还是对长相好看的明星有一种特殊偏好,他们对影视作品的喜好
还停留在那种最浅层的视觉欣赏,尤其看着俊男靓女花前月下自己也会觉得很浪漫,久
而久之,他们这种追星行为其实也在为娱乐至死的年代推波助澜。
图片
不过好在随着近两年国剧整体水平的提升,观众的审美水准也随之提升,越来越多较为
理性的观众开始认识到品质好剧是有着独特魅力的,如今流量明星们主演的剧虽然依旧
还有着不小的市场,但整体看占比已经在逐渐缩小。
03、
如何拔掉这些毒瘤?
其实在皮哥看来,要真正根除这些毒瘤,要靠三方面
第一方面:资本要有选择地赚钱
资本要赚钱本身是合情合理的,但如果只是想着一轮又一轮地发掘、培养明星,制造一
个个热搜帮明星稳固市场,再拍一些华丽的偶像剧赚钱,只会把中国的文娱产业带向偏
轨。
图片
若干年后当后人重新回望会是怎样的看法?
这个时代制造了大量的明星,他们有着精致的面容、妖娆的身材,他们一个回眸就能让
台下追星的少男少女山呼海啸,可是宏观来看,他们并没有给这个时代留下特别的符号
,雁过无痕,叶落无声。
图片
当然如今的资本圈也不乏良心典范。
比如像正午阳光这样的公司,一直坚持不用流量明星,真正把钱用到实处,为老百姓拍
了一大批品质好剧。
《琅琊榜》、《父母爱情》、《大江大河》、《山海情》全都是他们的作品。
他们不玩弄资本游戏,深耕中国电视剧市场,注重作品的人文、时代表达,用成绩说话
,用口碑得人心。
图片
所以网络上才有了这样一句评价:“正午出品,必属精品!”
这才是资本的榜样,这样的资本也才能经受得住时代的考验,而且即使由此延伸出了“
饭圈文化”,这种文化对影视生态也是有利的,也能帮助演员认识到自己的演员使命,
对观众的熏陶、提升也是显而易见的。
总而言之,资本要赚钱,但一定要有所选择
第二方面:明星要做“一生的偶像”
现在的明星和粉丝一样呈低幼化趋势,成名太快,缺少内在底蕴。
以前的明星拼到最后是拼文化,拼艺术实力,现在拼的是谁的脸蛋更漂亮,谁的笑容更
迷人,其实这也是当下艺人们骨子里不自信的表现。
图片
这也造成了当下追星文化的畸形发展——以前我们会说“周杰伦这首新歌真好听,我循
环了一整晚”,会说“王力宏真有才,还这么帅”,现在他们只能说“他好帅啊,好喜
欢他的颜”。
长此以往,明星的长相就成了新生代们追星的“唯一标准”,而对长相的偏好也逐渐变
味成了我们之前提到过的“生殖崇拜”,而且粉丝们今天喜欢这个明星,明天可能就会
喜欢另一位更好看的明星。
图片
所以如果要矫正,我们还得把目光转到明星身上。
对于明星而言,本身长相出众可以是优势,但这绝不应该是他的主业,换句话说,明星
们应该在自己的主业内持续发力,用主业的成绩,承载住粉丝的喜爱。
图片
与此同时,当下的明星本身也要有危机感。
作为偶像应该明白,靠脸蛋只能吃青春饭,靠资本也不稳妥,只有靠个人实力打出属于
自己的一片天,和当下其他流量明星脱离开来,并坚守好艺德,才能在错综纷杂的娱乐
圈长期立足。
图片
如果是歌手,就努力创作出能火遍街头巷尾的歌曲,而不是一次次在舞台上翻唱;如果
是演员,就多向表演老师或前辈请教,拿出过硬的角色证明自己的演技。
只有专注于自己的本位,并且在自己的专业范畴内持续进步,才能用自身的硬实力对抗
外界的不确定风险,才能确保粉丝在看到更帅的明星后不会“变心”,才能在粉丝变得
成熟后不会因为年幼悔恨而“掉粉”。
我们希望所有的偶像,都能是刘德华这样的“一生的偶像”,而不是流量浪潮下的昙花
一现。
图片
第三方面:粉丝健全自己的“价值观”,首先要从对异性的态度开始
最后要回到疯狂追星的这些粉丝身上。
一方面他们是追星食物链的最底端,被资本、明星、粉丝头目轮番收割,另一方面他们
大部分是未成年人,是00后,甚至是10后,本该有着美好的前程。
这些人如果在价值观形成初期就入坑饭圈,沉沦于偶像的外形,拿着家里的钱送礼“犒
劳”偶像,甚至为偶像作假造假、奢靡浪费,扭曲的价值观一旦定性,最后可能会悔恨
终身。
这些扭曲的价值观中,皮哥觉得对于异性的态度是首先需要改变的。
往小了说,这涉及到对“美”的认知,往大了说,这其中也有爱情观的雏形。
图片
图片
我们应该追寻的美,当然也可以是容貌上的出众,毕竟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们没有办
法磨灭天性。
但对这样的外在美应该是肯定或欣赏的态度,而不应该浸淫于此,甚至将此过度放大,
当外在美,成了追星的唯一标准,自己也把平时精力花费于此,以至于择偶时都会带着
这样的爱情观。
图片
比较理性的做法应该是多读书,粉丝们在这个年龄段的主要任务也是学习,通过学习逐
渐提升自己,老祖宗说的“书中自有颜如玉”是有一定道理的,当通过充实自己达到一
定的境界后,不仅自己的个人实力、知识阅历都会增强,在探索的过程中也会遇到真正
适合自己的、志同道合的另一半。
所以我们可以触摸到的“美”应该是和自身条件、认知相匹配的,由此延展出的爱情观
也是扶级而上的,不要把爱情就局限在了外形上。
图片
其次是他们对于偶像的态度也急需改变。
罗翔教授说:一个知识越贫乏的人,越是拥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勇气和自豪感,因为知识
越贫乏,他所相信的东西就越绝对,因为根本没有听过与此相对立的观点。
图片
具体到追星族身上,他们知识越匮乏,认知越窄,越容易形成“偶像即世界”的错误观
念。
当下粉丝有一个特点,他们坚信自己对偶像的崇拜是不容践踏的。在面对外界劝说或批
评时,粉丝们的“抗拒心理”也较为严重。
在皮哥看来,这些也和粉丝群体年龄太小,缺少知识或社会阅历有着直接关系。
所以对于当下的少男少女们而言,你可以有自己喜欢的明星,但明星只是成长路途上的
一种闲暇喜好或者激励,这只是一个插曲,不应该占据太重篇幅,这个年龄的主旋律,
仍然是在学校接受知识,接受教育。
书读得越多,认知半径越大,就越明白偶像的力量是有限的,外面的世界是无限宽广的
。
多读读书,多见识见识人,多出去走走,追星狂热的毛病就不治自愈了。
--
修改:PlayerUnkwn FROM 116.7.8.*
FROM 116.7.8.*
家长教育的失败,学校教育的失职,社会教育的缺失
【 在 PlayerUnkwn (’s Battlegrounds) 的大作中提到: 】
:
: 1993年,央视成立35周年的台庆舞台上,赵丽蓉、蔡明、郭达表演了小品《追星族》,
: 虽然只有11分钟,却引得台下观众爆笑连连。
:
--
FROM 42.100.135.*
青少年嘛,正常,这些都避免不了的,这不仅不是教育的缺失,反而是教育的正常补充,没这些追星族,王者荣耀,青少年的精力反而无处释放,总不可能让他们变成红卫兵打砸抢烧或者80年代严打的对象吧?
【 在 PlayerUnkwn 的大作中提到: 】
: 1993年,央视成立35周年的台庆舞台上,赵丽蓉、蔡明、郭达表演了小品《追星族》,
: 虽然只有11分钟,却引得台下观众爆笑连连。
: 一个高中女孩,因为痴迷“四大天王”和郑智化,搞出了一连串啼笑皆非的事情,一会
: ...................
--
FROM 117.136.88.*
年轻人都一样,不是崇拜偶像明星就是崇拜伟大领袖,
多读点书见过世面有点阅历就好多了
--
FROM 222.79.45.*
【 在 Damocs 的大作中提到: 】
: 年轻人都一样,不是崇拜偶像明星就是崇拜伟大领袖,
: 多读点书见过世面有点阅历就好多了
几十岁的大妈追小鲜肉怎么解释
--
FROM 124.64.18.*
大妈的事管不着
【 在 mahb 的大作中提到: 】
: 几十岁的大妈追小鲜肉怎么解释
--
FROM 106.37.221.*
那是消费吧,类似打赏女主播,上升不到崇拜追捧的高度
【 在 mahb 的大作中提到: 】
: 几十岁的大妈追小鲜肉怎么解释
--
FROM 222.79.45.*
大妈粉实力更雄厚,水木就有人晒过花几万买小鲜肉一首歌的。。。
【 在 mahb 的大作中提到: 】
: 几十岁的大妈追小鲜肉怎么解释
--
FROM 221.223.101.*
xz,我们单位好几个大妈粉
【 在 aihu (ilovechopin) 的大作中提到: 】
: 大妈粉实力更雄厚,水木就有人晒过花几万买小鲜肉一首歌的。。。
--
FROM 211.154.194.*
哈哈哈,哪个寂寞的大妈不在网上养一个小鲜肉。。。
【 在 mcbroom 的大作中提到: 】
: xz,我们单位好几个大妈粉
:
--
FROM 221.223.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