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你提高了关注的门槛。互联网是有记忆的,素材可以去搜索的,幕后的职业编剧也不能对每个嘉宾如数家珍啊,经常他们听到说准备稿子去搜嘉宾资料发现什么什么。搜索补充六七个人的梗并不需要太多的时间吧,
梗仅仅是素材,如何呈现梗,文字和结构是另一个问题,这是文本的价值。
举个例子,弹壳是谁我不认识,gai是啥不知道,他们之间的恩怨不清楚,这是弹壳的梗,很多人都吐了,但昨晚易立竞关于这部分的文本个人感觉是目前最好的。
不喜欢用深度来形容文本,因为这样显得有点装,好像别人不认可就是人家肤浅一样,没有这样的道理。只是感觉许和易的文本体现出一些不一样的东西来,至少是之前没怎么见过的。这个跟他们的工作和身份结合起来让我有了可能是他们自己创作文本的判断,所以前面有人说是代写,我没有进一步讨论,若说是完全的代写,个人不信;若说代写加自主修改,可以相信。若说就是他们自己写的,也可以相信。
【 在 zzw2010 的大作中提到: 】
:
: 这些编剧不少以前也算是文学青年,写个契合文化人的稿子很正常吧,嘉宾哪会关注那么多八卦再来写稿啊;像许知远的你看北大门槛多低,这种梗他以前都不会关注吧,张大大是谁他可能都不知道,我这算经常关注八卦的也不知道阎鹤祥是谁,看节目才知道以前是郭麒麟的cp
:
: 【 在 xi475043 的大作中提到: 】
: : 这方面我没有足够的信息,不做结论。
--
FROM 114.87.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