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原创]自然温差永动机
空气分子撞击温度计时,能量不一定是从空气分子转移到温度计,也可能是温度计转移到分子。当空气和温度计之间建立热平衡后,从宏观来看,它们之间就没有热能流动了。所以空气密度高只会加速热平衡的建立,不会改变温度的测量。
【 在 maxceramic (超光速) 的大作中提到: 】
: 空气密度与温度的关系
: 在两个不同的密闭空间中,如果空气分子平均运动速度相同,空气分子密度更大的,温度更高,空气分子密度更小的,温度更低。
: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将温度计放入密度更大的空气中,温度计的表面受到空气分子的撞击频率,假设为每秒1万次。温度计表面将接受到的冲击震动传递到里面的液体,使得液体分子振动,使得该液体的体积产生相应变化,从而表现为温度读数。
: ...................
--
FROM 163.125.192.*
分子的平均自由程是几十nm这个量级的,高处的分子往下走,走不远就会和下一层的分子碰撞,把动能平均掉。所以从宏观来看,完全平衡时的大气在不同高度的温度是一样。
【 在 maxceramic (超光速) 的大作中提到: 】
: 高处的分子受引力作用往低处走呀,分子从高处来到低处,受引力做功,速度增加了呀
--
FROM 163.125.192.*
那如果温度计原来的温度比空气高,你准备怎么解释测量过程?
【 在 maxceramic 的大作中提到: 】
:
: 我们是用温度计测量空气温度,所以主要考虑空气把动能传第给温度计。空气密度的的确会影响玻璃分子的动能。
--
FROM 117.136.40.*
你这么想,上层的往下掉会増加一点动能,下层的往上跑减少一点动能,完了它们在这层和其它分子互相碰啊碰,最后不就平均了?
引力的作用是导致不同高度的气体密度不一样。
【 在 maxceramic 的大作中提到: 】
:
: 不管走多远,引力的作用都存在。会形成上下的分子平均速度差,落差越大,这个差距就越大
--
FROM 117.136.40.*
他说的是上层的势能更大一些。平均动能和高度无关。
【 在 maxceramic 的大作中提到: 】
:
: 如果上层的空气动能更大?地球上的空气早跑光了
--
FROM 117.136.40.*
吸收能力和辐射能力一样是对某个具体波长来说的,并不是说一个物体对所有波长的吸收(或辐射)的能力都是一样的。而实际上对大多数物体来说,对不同的波长的吸收率一般是不一样的。
太阳光的能量主要在短波,地球大气吸收和辐射效率高的频段在长波,对短波的吸收是很少的。所以,白天太阳照射的时候,大气不会直接吸收阳光能量而升温,是地面吸收阳光后升温,然后加热空气。不管白天还是晚上,大气会对外辐射和它本身温度匹配的红外线。
【 在 maxceramic (超光速) 的大作中提到: 】
: 【 在 zuigao 的大作中提到: 】
: : 大气吸收的是可见光和紫外线,辐射的是看不见的红外线
:
: 你好好地去把物理学好,吸收能力与辐射能力是一样的。
--
FROM 163.125.192.*
然后呢?你想明白为啥高空大气温度低了?想明白为啥几十亿年了地面都没有把高空大气加热到和地表相同?
【 在 maxceramic (超光速) 的大作中提到: 】
: 【 在 laofu 的大作中提到: 】
: : 吸收能力和辐射能力一样是对某个具体波长来说的,并不是说一个物体对所有波长的吸收(或辐射)的能力都是一样的。而实际上对大多数物体来说,对不同的波长的吸收率一般是不一样的。
: : 太阳光的能量主要在短波,地球大气吸收和辐射效率高的频段在长波,对短波的吸收是很少的。所以,白天太阳照射的时候,大气不会直接吸收阳光能量而升温,是地面吸收阳光后升温,然后加热空气。不管白天还是晚上,大气会对外辐射和它本身温度匹配的红外线。
: :
:
: 一个物体对某个具体波长的吸收能力和辐射能力一样。这就够了!无数个具体波长组成全频段电磁波。
: 相同温度下固体的红外辐射能力远超空气。正如固体的红外吸收能力远超空气一个道理。
--
FROM 163.125.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