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了解了一下关于光压的说法,文中除了谈到那位首次测出光压的俄国物理学家列别捷夫之外,还有开普勒、欧拉和麦克斯韦,都是大名鼎鼎啊。老实说,有点犹豫:聊这样的话题,这不是自找板砖吗?但转念一想,他们是人不是神,聊聊也可以,于是说:
回到百度百科,文中说由于光压很小,太阳帆做不成(要是太阳帆能成的话,还要啥霍尔推进器?),但接下来却又拿光压来解释彗尾现象。这都给俺给整懵了,假如太阳的光压能有这样的效果,那么像水星这样自转很慢的行星应该在哪呢?关于彗星的尾巴,是不是可以这样解释:彗星的外部有冰,它绕日运行的轨道是一个大椭圆,远日点很远,近日点很近。当它奔向太阳运行的时候是加速的,同时温度升高,外部的冰汽化成水蒸气,这样在加速运动产生的惯性力的作用下,这些水蒸气就会产生背离太阳方向的运动,即彗尾;而当彗星远离太阳减速运行时,温度降低,水蒸气收起并再次凝结成冰,彗尾消失。
一个小插曲:关于DT分子说法的帖子,有大神这样回——“高温 > 10000K, no DT分子 anymore, they are all ions.Do you know what is plasma?”——瞧这爆棚的优越感,都给俺整不会了:大龟,俺就一土鳖,烦请用中文。想起《阿Q正传》里的一个人物了
![](/img/ubb/em/2.gif)
--
FROM 112.9.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