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在第二宇宙速度的求证中,为啥取r=R?
第二宇宙速度是由动能等于势能差计算出来的,设定为R是因为从地面起飞与地心的距离不是刚好等于R吗?(一般将无穷远处的势能设为零点)
而第一宇宙速度是由绕轨向心力正好等于万有引力计算出来的。
抛物线就不会回归,抛物线就是一个长轴无限长的椭圆,回归周期无穷大。
【 在 md2006 的大作中提到: 】
: 从环绕运行的向心力源自地心引力,可求得第一宇宙速度(7.9千米/秒),此时取r=R(地球半径的值),顺理成章,很好理解。而在第二宇宙速度(11.2千米/秒)的求证中将r的值还是设定为R,即1/2mv2=GMm/r(r=R),就让人费解了——这样做的物理依据是什么?难道意思是说,在距离地心R的位置上,引力势能是一个最大值,与动能的最大值相等?在重力势能的讨论中,当物体竖直向上的速度为零时,该物体的动能才会全部转换为重力势能。如果说重力势能E=mgh是引力势能E=GMm/r的地表形式,那就说明它们是一种东西,二者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在宇宙速度的求证过程中,感觉地球半径R的值真是太好用了,可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 还有,假如把在环绕地球轨道上的航天器(7.9千米/秒)加速至第二宇宙速度(11.2千米/秒),然后发动机永久的关机,那么在理想状态下(不计空气、光和带电粒子等的影响)该航天器会摆脱地球的束缚吗?此时的航天器做的是抛物线运动,不是直线。在太空中的航天器在关闭发动机的状态下做抛物线运动,是否意味着无论飞的有多远,该航天器总是要回归的?
--
FROM 183.157.66.*
不是说了吗,动能等于势能差计算出来的。
在近地轨道动能1/2mv2,无动力滑行到了无穷远,动能降为零,则算刚好可以脱离。
在地面,引力势能-GMm/R,到了无穷远,引力势能为零。
1/2mv2 - 0 = 0 - (-GMm/R)
你这高中物理真差,跟刘电工一样工作久了只记得第几宇宙速度这种名词了吧
【 在 md2006 的大作中提到: 】
: 距离地心的距离为R——这没有错,问题是从1/2mv2=GMm/r(r=R)来看,当动能为最大值时,引力势能的最大值是在R这一点上吗?竖直上抛一个物体动能与重力势能的关系是1/2mv2=mgh,v是物体的初速度(最大速度),h是相对起始点的高度值
: 关于第二点,当航天器加速至第二宇宙速度或者略高的之后,可以永久的关闭发动机试试。我们现在可以任意的探索行星和小行星,需要航天器随时可以点火
--
FROM 183.157.66.*
地心处的引力势能,就是再减去地表到地心的势能差,可以用微积分来算,每变动一个dr,做功GM'mdr/r2,其中M'=4πρr3/3是半径为r的地球切剩下部分质量,从0积到R即可。结果是GMm/2R,所以最终地心处的引力势能是-3GMm/2R,相应的,地表处为-GMm/R,无穷远处为0。
当然势能零点是随便定义的,普通日常题目经常将水平面定义为零点。放眼到太空中就经常将无穷远处定义为零点,这样,引力势阱中的地方,势能就会是负数,但不影响计算。
【 在 md2006 的大作中提到: 】
: 如果说无穷远处的引力势能为零,那么地心处的引力势能应该是多少?
:
(-GMm/R)——这个负号加的,感觉像是一个数学游戏
--
FROM 117.136.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