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话说“好奇心”
记得很早以前就听说过“好奇心是最好的老师”这样的说法,最近在科学网上看到又有学者在讨论这个话题,我也想去凑个热闹,奈何非注册用户没有发言权。注册需要学位和职称,我这三无人员只好望洋兴叹了
我承认好奇心很重要,是把人引入某一领域(或问题)的起点,是思考的原动力,但要说好奇心是一个人取得成果的决定因素就过了。我觉着,相对好奇心,“成就感”更重要,也不见有哪项重大发现和发明仅仅依靠好奇心就能够获得。很多时候“好奇心”只能顺风而行,在艰难困苦面前,好奇心很可能就是个传说,甚至会沦落为叶公好龙也未可知。打个比方:一个人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去观察一毒蛇,结果一个不小心让毒蛇给咬了一口,差点要了小命,那么这个人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对毒蛇还会好奇吗?大概率是十年怕井绳了
就我个人来讲,这么多年来一有空闲就胡思乱想,扪心自问:真的是仅仅因为好奇吗?应该不是。记得第一次认真思考“引力”问题的时候还是个小青年,思考不下去就放下,一有空闲就惦记,反反复复,这样一过就是12年,期间一无所获,直到2006年的某一天...是什么在支撑这整整12年的坚持?——是解决问题的“成就感”。接下来就是18年的自我批判,正是这18年来的自我批判让我自信,说是自负也行
“好奇心”只是敲门的砖,“成就感”才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根本。就聊到这儿吧,说多了不是嘴碎就是矫情
--
修改:md2006 FROM 120.225.241.*
FROM 120.225.233.*
这么多年,在探索“引力”的过程中我到底干了点啥呢?总结起来无非2点:
1,重新认识并确立了“力”的概念。牛顿说a=F/m,他首先看到了“力”(牛爷的眼神真好)。而我只是看到了物体(质量m)和物体运动的加速度a,从而得出了所谓的“力”就是物体加速运动的表现形式,即ma=F。
2,替爱因斯坦捅破了“引力”的那层窗户纸,提出了“引力”就是该天体中心“脉动”的结果。爱因斯坦说物体的加速运动等效于引力,我说:咱别玩了,也别说什么等效了,就是行不?在您的引领下已经玩了一百余年,游戏该结束了,咋就看热闹不嫌事大呢?
伽利略说,地表上g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以及它所处的高度无关,是一个恒量。我站队伽利略,并在他的基础上指出:地心的脉动就是g的起源,表现为地表的引力。引力就像是神龙大侠的武功秘籍,这事阿宝门清,而阿宝就是一做面条的,不是什么神龙大侠——等着,我给大伙下碗面去,不坑人
遥想当年,咱也曾幻想着整出个什么方程来,将来刻在石头上光宗耀祖,好嘛,最终只是戳破了一层窗户纸,里面啥也没有,12年的坚守,有点不值哈
--
修改:md2006 FROM 120.225.233.*
FROM 120.225.233.*
哈哈,我的梦想也不高,能有个啥物理量单位用我名字就好了
--
FROM 113.89.8.94
您这不叫干了点啥,叫啥都没干更合适。
【 在 md2006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么多年,在探索“引力”的过程中我到底干了点啥呢?总结起来无非2点:
: 1,重新认识并确立了“力”的概念。牛顿说a=F/m,他首先看到了“力”(牛爷的眼神真好)。而我只是看到了物体(质量m)和物体运动的加速度a,从而得出了所谓的“力”就是物体加速运动的表现形式,即ma=F。
: 2,替爱因斯坦捅破了“引力”的那层窗户纸,提出了“引力”就是该天体中心“脉动”的结果。爱因斯坦说物体的加速运动等效于引力,我说:咱别玩了,也别说什么等效了,就是行不?在您的引领下已经玩了一百余年,游戏该结束了,咋就看热闹不嫌事大呢?
: ...................
--
FROM 70.119.185.*
【 在 bittersmile 的大作中提到: 】
: 您这不叫干了点啥,叫啥都没干更合适。
:
是啥也没干,哭死,笑死
其实,爱因斯坦早已经站在了窗户边,但他就是不捅破,他坏呀,让我做恶人。如今,我这一戳破要得罪多少人啊,得让多少人没面子
--
修改:md2006 FROM 120.225.241.*
FROM 120.225.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