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科普“百度百科”都是什么人做的呢?
高中生,本科生,还是其他?做完之后,百度需要审查吗?
--
FROM 120.225.241.*
【 在 md2006 的大作中提到: 】
: 高中生,本科生,还是其他?做完之后,百度需要审查吗?
以下是摘自百度百科“自由电子”中的一段
“电子是受到原子核的吸引力而围绕在原子核周围做运动的。原子核的吸引力有强弱之分,当两个不同的原子相接近时,在周围具有一定条件下(例如温度的升高),加快了核外电子的运动速度,使电子被吸引力更强的原子核吸引过去而脱离了原来的原子核形成了自由电子。另一种原因是受到外界条件影响(例如温度的升高),使电子运动能力提高,由于原子核的吸引能力是在一定范围内实现的,温度提高了电子的动能而使其运动能力增加,在一定几率上通过运动超出了原子核的吸引范围,而使电子脱离了原子核的束缚形成了自由电子。前一种原因属于化学变化,后一种应该属于物理变化,因为没有形成新物质,但是后一种自由电子的形成的过程正好是一个完整化学反应的中间反应环节。”
读来不解之处有之:
1,同一种核素的不同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吸引力为什么会有强弱之分?这个不需要解释一下吗?
2,温度升高,导体的自由电子数量增加,导电能力为什么没有相应的增强?
3,如果说因为以上原因(1和2)外层电子能够摆脱原子核的束缚成为自由电子,那么,假如把一段铜导线与一段铝导线焊接在一起,铜导线中的自由电子会跑到铝导线中去吗?也就是说,自由电子是否会从密度高的一端扩散到密度低的一端
科普的目的是让读者明白,不是让人云里雾里把人绕晕的,一句话,科普不是写给自己看的,别人明不明白不重要,自己门清就行?
--
修改:md2006 FROM 120.225.241.*
FROM 120.225.241.*
【 在 zdg102 的大作中提到: 】
: ”铜导线中的自由电子会跑到铝导线中去吗?也就是说,自由电子是否会从密度高的一端扩散到密度低的一端”
:
: 晶体二极管就是类似的原理,只不过是参杂了不同杂质的硅,怼在一起,结果电子从一边扩散到另一边,并形成电车。
: ...................
铜和铝应该是不会的,要不铜的一端会带正电,铝的一端就会带负电,这不成了电源了吗?
这样,即便自由电子在金属导体中是真实存在的,它们也不会真正的摆脱原核的束缚,成为可以到处游荡的电子
--
修改:md2006 FROM 120.225.241.*
FROM 120.225.241.*
【 在 zdg102 的大作中提到: 】
: [upload=1][/upload]
: 两根导线形成环路,一段加热,一段降温,就能发电产生电流了
:
有意思,如果该实验说明温度的增加可以增大导体中自由电子的密度,但实际上温度的降低好像也不会让导体中的自由电子减少,因为对金属导体来讲,大多是温度越低导电能力越强
不要温差,在恒温下把一根银丝和一根钨丝连接在一起也会发生这样的现象吗?验证自由电子的存在需要更多的实验
--
修改:md2006 FROM 120.225.241.*
FROM 120.225.241.*
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通过水来加热可以让水的电离度增加,直接加热导体(如火烤)也会让导体原子产生弱的电离效应
--
FROM 120.225.241.*
【 在 zdg102 的大作中提到: 】
: [upload=1][/upload]
: 两根导线形成环路,一段加热,一段降温,就能发电产生电流了
:
还有,实验为什么要用康铜,别的金属不行吗?康铜是含铜百分之五十的铜镍锰合金,这样的实验也不能说明自由电子能够穿越两种金属的界面
--
修改:md2006 FROM 120.225.233.*
FROM 120.225.233.*
【 在 zdg102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估计是这个材料的效果好吧。 百度查了一下是很多金属都可以
实验用的是铜和康铜,换做两种完全不同的金属(不要同种金属的合金),如银和钨,也行?
--
FROM 120.225.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