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基于晶体二极管工作原理的常温常压下的超导体
开篇,请允许先将“自由电子的定向流动产生电流”这一概念暂时放到一边
同时,明确“导体中电荷的定向运动形成电流,设正电荷运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正方向;负电荷运动的方向为电流的负方向”。
晶体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的性质,这种效应就发生在N和P的界面上,这个界面对电荷运动产生的效应类似于进出商场的旋转门。这个旋转门以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进和出只能走一侧,并且是正、负分行,即正电荷走一侧,负电荷走另一侧,与之对应的就是在N和P的界面上,正电荷只能够从一侧进入,而不能从另一侧出来,也不允许原路返回,这就像是一个人在一根充满着斜刺的管道中行进时不能逆行的道理一样。需要指出的是,这样的规则也不是绝对的,如果施加的反向电压过高,那么界面通行的方式就会被临时性的改变(可以逆行),电压降低后又能够恢复。电压继续加大,这个界面就会被永久性的破坏,不再恢复
没有晶体二极管就不会有晶体三极管。在这里,顺便简单地介绍一下晶体三极管的电流放大原理,以NPN型为例:从N到P,再到N,由于NP界面的电流单向通过原理,电荷在P区集结,电压升高,当超过一定值时,PN界面被临时性击穿,电流通过并被放大,这一过程可以持续进行,类似于古代的水利舂米机
还有,凭什么认为晶体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是正、负电荷分开行进的呢?原因就是:假如不是的话,那么在N和P的界面上就会产生一个较强的电流的热效应
说了这么多,现在进入正题:
所谓的超导效应不就是零电阻和完全抗磁性吗?将二者结合起来看,就是电流在电路中只发生磁效应而没有热效应和电解效应。假如能够让正、负电荷在导体中实现分流(不发生对撞),让其只发生磁效应,那么就相当于是间接地得到了一块超导体,不用刻意再去追求零电阻。依据晶体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原理,可以尝试把NP做的足够薄(到底需要多么薄不知道,这个需要验证),然后将它们叠加在一起,形成NPNPNP......的结构,封装之后或许就能得到一块常温常压下的超导体
在这之前,没有读过任何一部关于半导体的著作,只是了解了一下晶体二极管和晶体三极管的基本原理,至于场效应的问题没有考量过。一句话就是:理论先放一边,技术尝试先行
--
修改:md2006 FROM 120.225.233.*
FROM 120.225.233.*
如果说在N和P的界面上正、负电荷实现了分流,并只允许单向通过,那么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可能就是N和P的2种不同掺杂:一种掺杂在界面上生成的通道只单向传导正电荷,另一种掺杂在界面上生成的通道只单向传导负电荷
--
修改:md2006 FROM 120.225.233.*
FROM 120.225.233.*
【 在 md2006 的大作中提到: 】
: 如果说在N和P的界面上正、负电荷实现了分流,并只允许单向通过,那么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可能就是N和P的2种不同掺杂:一种掺杂在界面上生成的通道只单向传导正电荷,另一种掺杂在界面上生成的通道只单向传导负电荷
一个理论无论看起来有多么漂亮,永远也代替不了实验和实践
为啥咱们的原创的成果很少?(不用跟欧美比,就拿日本说事,它的体量仅有中国的十分之一)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咱们习惯于摸着别人过河,尽管人家不让摸。只要是别人不先走,咱们的腿就哆哆嗦嗦的不敢向前迈一步。在一个从未见过的西红柿面前,绝大多数的中国人是不敢尝试的,因为在这些人的认知里越是漂亮的东西越是有毒的理念根深蒂固。植物的果实能不能吃一尝就知道,植物可没有八百个心眼,最多就是拒止,难道还要耍个阴谋诡计不成?
这个世界上没有几个人知道波音747的总设计师是谁,但大多数都知道莱特兄弟。这难道是因为他们智商高,精通流体力学和微积分?假如莱特兄弟拿内燃机去研制飞行器的消息传到某些专家那里,没准专家们经过一通严谨的计算和理论分析得出的结论就是:这兄弟就是两个大傻子
其实,莱特兄弟的原型机只飞了几米高和几百米远,但只要是证实了钢铁做的东西也能飞起来,并且可以操控就是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后来兄弟俩也很快退出了竞争,因为比他们聪明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如此普通的两个人也能够在人类的科技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仅仅就是因为他们是打响革命第一枪的人,尽管那些打响第二枪第三枪的人也很重要
--
FROM 120.225.233.*
现今芯片制造的掺杂工艺很高,在一块圆晶片上可以将P和N做的非常薄
半导体是一种奇妙的导电体,不应该将其列为超导研究的禁区,无意插柳柳成荫也未可知不是?
--
FROM 120.225.233.*
【 在 md2006 的大作中提到: 】
: 现今芯片制造的掺杂工艺很高,在一块圆晶片上可以将P和N做的非常薄
: 半导体是一种奇妙的导电体,不应该将其列为超导研究的禁区,无意插柳柳成荫也未可知不是?
延伸思考:
NPN是晶体三级管,那么NPNP就是四级管,NPNPN就是五级管?一直叠加下去...
已知晶体三级管有放大电流的效果,那么四级、五级管呢?——可以将电流放的更大?
还是,在设置一个较高一点电压的情形下,只要把N和P做的足够薄,让电荷没了积累的空间,那么电流就不再会被放大了,从此成为一块超导体——想的真美!
--
修改:md2006 FROM 120.225.233.*
FROM 120.225.233.*
1. 正电荷在二极管这里官方好像一般称之为“空穴”,一个意思,不过“空穴”更形象一点
2. 相比电阻,二极管还有个“压降”特点,我的理解就是,串一个二极管,电压就要给你打个折扣。串一堆二极管,电压降没了...
3. 千万不要把别人当傻子,你说的四级管、五级管、如果这么简单可行,必然早就有人想过试过了。 这是我的个人经验,你不知道有多少人挖空了心思研究,发明,创新,搞论文。 从 0 到 1的事物可能很少有人想到,但是从1到n的拓展,不知道有多少人去琢磨。
【 在 md2006 的大作中提到: 】
: 延伸思考:
: NPN是晶体三级管,那么NPNP就是四级管,NPNPN就是五级管?一直叠加下去...
: 已知晶体三级管有放大电流的效果,那么四级、五级管呢?——可以将电流放的更大?
: ...................
--
修改:zdg102 FROM 113.89.8.227
FROM 113.89.8.227
【 在 zdg102 的大作中提到: 】
: 1. 正电荷在二极管这里官方好像一般称之为“空穴”,一个意思,不过“空穴”更形象一点
: 2. 相比电阻,二极管还有个“压降”特点,我的理解就是,串一个二极管,电压就要给你打个折扣。串一堆二极管,电压降没了...
: 3. 千万不要把别人当傻子,你说的四级管、五级管、如果这么简单可行,必然早就有人想过试过了。 这是我的个人经验,你不知道有多少人挖空了心思研究,发明,创新,搞论文。 从 0 到 1的事物可能很少有人想到,但是从1到n的拓展,不知道有多少人去琢磨。
: ...................
或许半导体物理学的专业书籍应该有相关的内容,我没学过。你的专业是电子电路,不学半导体物理吗?
不是串联,是叠加。集成电路中的晶体管不是串联和并联的吗?
--
修改:md2006 FROM 120.225.233.*
FROM 120.225.233.*
【 在 zdg102 的大作中提到: 】
: 1. 正电荷在二极管这里官方好像一般称之为“空穴”,一个意思,不过“空穴”更形象一点
: 2. 相比电阻,二极管还有个“压降”特点,我的理解就是,串一个二极管,电压就要给你打个折扣。串一堆二极管,电压降没了...
: 3. 千万不要把别人当傻子,你说的四级管、五级管、如果这么简单可行,必然早就有人想过试过了。 这是我的个人经验,你不知道有多少人挖空了心思研究,发明,创新,搞论文。 从 0 到 1的事物可能很少有人想到,但是从1到n的拓展,不知道有多少人去琢磨。
: ...................
实话实说,当想到如果把N和P不断地叠加,四级管、五级管、六级管.....的时候,我自己也乐了
--
修改:md2006 FROM 120.225.233.*
FROM 120.225.233.*
搞科学探索本来就不科学
【 在 md2006 的大作中提到: 】
: 一个理论无论看起来有多么漂亮,永远也代替不了实验和实践
: 为啥咱们的原创的成果很少?(不用跟欧美比,就拿日本说事,它的体量仅有中国的十分之一)
: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咱们习惯于摸着别人过河,尽管人家不让摸。只要是别人不先走,咱们的腿就哆哆嗦嗦的不敢向前迈一步。在一个从未见过的西红柿面前,绝大多数的中国人是不敢尝试的,因为在这些人的认知里越是漂亮的东西越是有毒的理念根深蒂固。植物的果实能不能吃一尝就
: ...................
--
FROM 36.101.222.*
二极管存在等效电阻,也就是阻抗的啊
所有电路都存在阻抗
【 在 md2006 的大作中提到: 】
: 或许半导体物理学的专业书籍应该有相关的内容,我没学过。你的专业是电子电路,不学半导体物理吗?
: 不是串联,是叠加。集成电路中的晶体管不是串联和并联的吗?
--
FROM 36.10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