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关于人造卫星椭圆轨道的探讨
先前的一个帖子解释了自然天体椭圆轨道的成因,下面再讲一下人造天体:
人造卫星的轨道可以是圆,也可以是个椭圆。决定人造卫星轨道与速度的关系式为v2/r=g,从而求得卫星的环绕速度v=7.9千米/秒(第一宇宙速度)。依据v2/r=g,给卫星加速的同时,增大其轨道半径,这样得到一个运行速度大于7.9千米/秒的正圆轨道应该也是可行的。实际上,在7.9千米/秒速度的基础上给卫星加速得到的通常都是一个椭圆轨道——为什么会是这样的?
一个可能的原因就是:当给卫星加速到大于其环绕速度时,卫星的运行方式其实是倾向于要一个更大的正圆轨道,只是此时运行的方向不对,速度一加大离心的倾向就显现,就会沿着原先正圆轨道的切线方向运动,最终迫使轨道从正圆转换成一个椭圆。也可以在卫星椭圆轨道的远地点改变运动方向(调整姿态)应该也能够将其轨道由椭圆变换为一个大的正圆轨道,只是其运动的速度会大于7.9千米/秒
人造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并不依赖万有引力定律得出,而第二、第三宇宙速度是在默认万有引力定律正确的前提下,通过引入引力势能得到。如果说万有引力定律存在问题,那么第二、第三宇宙速度很可能就是个伪概念——谁说人造卫星的速度达到(或超过)v=11.2千米/秒就能够脱离地球的束缚?
或许有人会问:该如何解释飞船探测火星的过程?实际的情形很可能就是:只要飞船不进入火星大气层,也不对火星做环绕运动,就不能认为飞船此时已经脱离了地球的束缚,说此时的飞船还是在一个环绕地球的大椭圆轨道上运行也未尝不可,只是接近了火星而已
--
FROM 223.79.50.*
【 在 dist 的大作中提到: 】
: v2/r=g,这什么鬼。高中物理也不会错认成这个吧。
v2/r是地球卫星做环绕运动的向心加速度,是用来克服地表卫星发射点的重力加速度g的,人造地球卫星环绕运行的条件就是v2/r=g。百度百科上在推导第一宇宙速度的时候一定要扯上F=GMm/r2就是为了显示其无处不在,但在实际计算的时候却根本就不需要那个G和M,它们是来显摆和碰瓷的
第一宇宙速度的推导和计算用这个:由G=mg=mv2/r得到v2/r=g,这个就完全够用,不用扯大旗做虎皮的画蛇添足
--
修改:md2006 FROM 223.79.50.*
FROM 223.79.50.*
依据引力的平方反比律,人造卫星的运动速率就应该是距离地球越远就越慢,实际上真是这样的?地球同步卫星是经过一系列的反复操作,是刻意设计的特例。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行根本就不遵循那个什么引力的平方反比律
不错,地月系统大致是这样的。但如果说引力的平方反比律是宇宙的普遍规律,那就随便再找一个(如木星—卫星系统)来计算一下,看看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是不是依旧遵循?假如计算的误差太大,说原因是卫星太多相互干扰的结果,那么木星及其卫星始终扰而不乱的运行又该如何解释?一个地月系统的平方反比律,大书特书,瞎猫碰到死耗子——可算有理了
--
修改:md2006 FROM 223.79.50.*
FROM 223.79.50.*
【 在 dist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可真nb,我飞行控制了几十个卫星了。同步轨道的都20多个。。。
唉,看你这奇葩的逻辑!
我这儿说同步卫星是刻意设计的特例,不是指数量,是类别。你就这样给牛爷辩护?
反击对手的时候要投标枪,别扔牛粪
--
修改:md2006 FROM 223.79.50.*
FROM 223.79.50.*
同步卫星在入轨之初的速度绝不会是其正常运行时的速度,至少要大于7.9千米/秒,要不它到不了那个高度。到达那个高度之后,怎么变换(包含姿态调整,减速加速之类)让其进入工作状态是技巧,具体怎么做不会公开
--
FROM 223.7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