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电生磁的2个小实验
1,把一螺线管弯曲成一个正圆环状,通电后会怎样?——所生成磁场的N、S极消失,同时磁场只集中于螺线管内部(螺线管的外部不再有磁场),且强度增大?
2,先将直径1毫米的导线绕成直径为0.5厘米的螺线管(标记为螺线管1),然后把该螺线管当做一根导线,继续把它绕成一个直径更大的螺线管(标记为螺线管2),如此,通电后会得到一个什么样的磁场?接着往下绕,继续得到螺线管3、4、5...,结果如何?
--
修改:md2006 FROM 112.9.186.*
FROM 112.9.186.*
我搁这儿编花篮呢?不
--
FROM 112.9.186.*
【 在 zdg102 的大作中提到: 】
: 刷视频见过这种, 再弄个5号电池,首尾(也就是正负极)吸上圆形磁铁, 放到铜线做的螺线管里面, 电池就不停的在环形的螺线管里转圈圈了
记得那个好像是两块磁铁夹着一块纽扣电池在螺线管中的运动
我这里讲的是环形螺线管通电后所生成磁场的的情形,推断应该是不显示磁极,磁场只存在于螺线管内部,且与没有弯曲成环装之前相比较,磁场是增强了的,可以先动画模拟一下,尝试着画出它的磁力线
不知道加速器和核聚变中的磁约束是不是这样的?
--
修改:md2006 FROM 112.9.186.*
FROM 112.9.186.*
如何验证通电的环状螺线管的磁场只存在于螺线管的内部呢?
可以尝试让2个处于悬挂状态的环状螺线管通电后相互接近(避开接线部分),假如没有反应,就说明它们的外部是没有磁场的
--
FROM 112.9.186.*
【 在 zdg102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认为外部应该是有磁场的,这实验很好做,有空我试试
:
这个是有点反直觉
看一下螺线管的磁力线分布可知,它的磁力线是通过螺线管的两个端口发散的,假如人为地关闭这个端口(即把它弯曲成环状),那么就可以将全部的磁力线封闭在螺线管内部,这样既可以增强原有的磁场,又不会让磁力线泄露出去。真是这样,这个是有应用前景的,比如某一场景需要2个或多个磁场,又要求它们之间不能相互干扰
另:我这算不算两个端口一关闭,智商就占领高地啦?
充分地实验和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修改:md2006 FROM 112.9.186.*
FROM 112.9.186.*
这事要是能成,就拿它去申请个专利:
实用新型——一种把磁力线关在笼子里的装置
爱因斯坦:这事我熟,以咱7年的工作经验,啥五花八门的专利申请没见过?
不成,就作为中考试题,去迷惑一下初中生好像也不错

--
FROM 112.9.186.*
【 在 chaobill 的大作中提到: 】
: 第一个是说电感?
直流咋电感?
--
FROM 112.9.186.*
【 在 zdg102 的大作中提到: 】
: 简单实验了一下。 懒得绕两个环形螺线管了, 用一个悬挂的小铁棍来测试磁场。 绕城环形的螺旋管,通电后,外部有一点点磁性, 和直的螺线管对比测试,磁性明显小很多。
:
:
不能用小磁针来试,因为外磁场是可以进入螺线管内部与螺线管内的磁场发生相互作用的
严格的实验还要屏蔽掉地磁场
--
修改:md2006 FROM 112.9.186.*
FROM 112.9.186.*
【 在 zdg102 的大作中提到: 】
: 用的是几乎没有磁性的铁棍,
: 你说的轻巧,要严格来做,都是有成本得嘞。不想花太大成本,我这水平,做到能说明问题就行。
: 反正简单实验螺线管做成环形,外面磁场确实明显变小了。
差不多就行
要不咋说业余实验没啥说服力呢,我就不敢做,做了也不敢说
AI不能判断一个新想法,因为AI的基础是已有的理论,问它还不如去问一下初中物理老师
--
FROM 112.9.186.*
【 在 chaobill 的大作中提到: 】
: 和电感器有什么区别?
电感器(Inductor)是能够把电能转化为磁能而存储起来的元件。电感器的结构类似于变压器,但只有一个绕组
——————————————————————————————————————
以上摘自百度
--
FROM 112.9.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