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为什么要说现有的引力理论阻碍了地震学的发展?
从广义上讲,地震学应该算是物理学的延伸和分支,是物理学的一部分。
发现没?近十数年来,每当大地震之后,已经很难看到地震学家的身影,很少再有地震学家面对镜头侃侃而谈。一个汶川大地震就让人诟病“震前啥也不知道(两眼一抹黑),震后啥都知道”,让自己灰头土脸的事谁愿意再干?人都是要脸面的,哪个还愿意自取其辱呢
全世界的地震学家搞了一百多年的地震预报,却从未真正意义上预报过一次大地震,无论是长期、中期,还是短临预报。无奈之下,一些人将希望寄托于那些鸡鸭鹅狗们,它们若是能言,一定会说:俺们要是能有那本事,就不会一直在菜单上了
为什么要说现有的引力理论阻碍了地震学的发展呢?原因就是,从地震的成因上来讲,无论主流的板块学说,还是其它的非主流观点,其实都找不到地震的动力学来源。至于主流观点认为的,地壳板块间的挤压运动造成地壳应力的释放是地震的动力来源的说法,既含混又勉强。地震是某种能量的突然释放,类似于核爆。而地壳岩层的挤压是一个缓慢累积的过程,这样的说法完全可以通过模拟实验的方式来验证一下:将两块巨石通过机械挤压的方式,看是否会发生岩石的爆裂?大概率会是一个缓慢挤压碎裂的过程
以现在的工程技术,钻一口深达万米的钻井都已经不是太难,而面对一个震源深度只有几千米的浅源地震,震前却一无所知,束手无措,这不应该呀
一百多年来,面对地震成因的各执一词和地震预报的碌碌无为。私下认为,地震学家们不应该背这个锅,因为问题的根源出在物理学上。人们将物理学上牛顿和爱因斯坦的引力学说置于一个绝对的统治地位,该学说认为地心不动。在此学说之下,地壳岩层越完整就越稳固,越破碎就越脆弱的观点大行其道,而现实是整块巨石是非常罕见的,以地球之大,几乎找不到一块百米见方又没有裂隙的巨石,崂山、泰山和黄山莫不如是。由此可见,对地壳来讲,岩层越是破碎就越稳定,就像铁道路基上的小石子一样。(详情见《构造地震的成因和预防》一文)
--
FROM 112.9.186.*
童年就生活在铁道边,天天看火车驶过,可以明显地看到铁轨的弹性
那时路基上的石子都是人工一锤头一锤头敲出来的,不像现在得来这样容易
--
FROM 112.9.186.*
【 在 dadadahero 的大作中提到: 】
: 震源深度确认本来就是拟合的结果,并不准,不一定就是几千米。震源也不是一个点,可能几公里,钻眼成本太高了。
震源深度可能不会那么精确,但应该大致可信。震源不会是一个点,但破裂是从一个点开始的
地震学的最大问题是至今对其成因莫衷一是,板块学说很难解释深源地震和板内地震。
对地震的预报也远不如对超导的探索,蒙都蒙不对,基本上就是啥也不知道,以至于有些地震学家悲观的认为地震不可测,就像是被施了魔法,老是有一把剑悬在头上,什么时候落下来一无所知
--
FROM 112.9.186.*
【 在 lostwood 的大作中提到: 】
: 1.你说的板块挤运动模拟一直有人在做。
: 2.板块挤压碰撞应力释放可以是缓慢的,并不是一定缓慢的。
: 举例,一块木板往中间挤,或者把一头抬升,
: ...................
假如可以瞬间断裂,那么为啥还会继续不断地断裂,直到彻底破碎为止,然后进入下一个轮回?
再说碎了也就拉到了,是什么原因让地震在某一个地区反复发生?
--
FROM 112.9.186.*
【 在 sdlk 的大作中提到: 】
: 地震学,就是震后分析,震前什么也没有,如何分析?
:
这么大的震动,要是震前真的什么也没有,那就说明不可测,一些地震学家其实对预报很沮丧,就是这么认为的,让大家散了吧,只能搞震后防灾减灾
--
FROM 112.9.186.*
在地球上,大地震不多,小的地震天天不断,是一种司空见惯的现象,就像是门前天天驶过的火车。而探索的过程却非常难,对地震预防来讲,近乎绝望——这是上天的恶作剧,还是让某些权威观点锁死,只能在一个小圈子里打转,再也不能做一个大胆的猜测,跳出这个圈子
地震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摆,这种运动说明了什么?这说明最初的断裂就是上下方向的,板块间的挤压破裂不应该这样
--
修改:md2006 FROM 112.9.186.*
FROM 112.9.186.*
通常,在地球上的某一个点g的值应该是非常稳定的
建议在远离人类活动又地震频发的某一区域,布设数量较多的点来精确地监测g的变化,看地震前g值的变化与地震的发生有无关联
--
FROM 112.9.186.*
地震预报就像是看病一样,首先要确诊到底得了什么病,剩下的都是技术问题
假如现在告诉地震学家,牛顿和爱因斯坦的引力理论有问题,引力其实就是“地心脉动”的表现,那么他们很自然地就会联想到:地心的这个“脉动”不就是地震的动力源吗?
地震时地壳岩层的的破裂方式(先上下、后左右)就是地心“脉动”对较大岩层整体性的一个破坏活动
现有的引力理论另一个难以解释的现象就是恐龙时代生命现象
假如我们现在把非洲象(5吨)等比例放大20倍,看看它还能生存吗?一头100吨的巨兽每天为了觅食和饮水要溜达少则十几、多则几十千米的路程,这种溜达是在原野上的,很消耗体力。让生物学家计算一下每天需要的热量是多少?每天要吃多少草和树叶才能满足最低需求?再说那些大型草食性恐龙一般都是一个巨大的身躯配一条狭长的脖子和小嘴巴,进食效率一定不高,除非二十四小时都在吃?没见过恐龙进食,还没见过牛是怎样吃草的?
以现在地表的重力加速度,彼时的恐龙:我快自己累死自各儿得了,活着有啥意思,转个身都费劲!要说恐龙时代地表的重力加速度只有现在的十分之一还差不多
要是真的质量不变,重力就不变,那大型恐龙就不会有生存的可能——难道化石都是伪造骗人的?
--
修改:md2006 FROM 112.9.186.*
FROM 112.9.186.*
【 在 lgq2000 的大作中提到: 】
: 地震还用不着超越经典物理学学的东西吧, 现在不能预测之类的是人类掌握数据不够,另外系统的复杂性太高难以计算。 而不是万有引力理论的问题。
现有的引力理论锁死了地心不动,让地震学家在地震成因的问题上各执一词,始终找不到一个像样的地震动力学来源。长期以来地震学们被困在一个狭窄的小圈子里,没有开拓性思维,就是螺蛳壳里做道场
现有的引力理论不但让物理学举步不前,让构造地震的成因和预报绝望,同时还困扰着古生物学家,比如在恐龙的时代,动植物为啥都长得普遍很大?还有那个莫须有的小行星撞地球让大型恐龙灭绝的问题,对于一个兴盛了近亿年的物种一个偶然事件说灭绝就灭绝,难道不应该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不得不承认,不断造神的结果就是:牛顿和爱因斯坦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谁的东西都可以动,就是他们的不行。对于这两尊真神,需要客观的看待他们的成果,一味的吹捧终有捧杀的那一天
--
修改:md2006 FROM 112.9.186.*
FROM 112.9.186.*
再说给现有引力理论打的那个大号的补丁——暗物质。如果认为天体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一个可变化的值,那么还需要这个补丁吗?国王的新衣不需要补,因为补丁很贵
--
FROM 112.9.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