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神奇的逃逸速度(第二宇宙速度)
依据万有引力公式,可推导出航天器的第二宇宙速度为11.2千米/秒(逃逸速度)。据此,从地表发射的航天器在失去动力的情形下,只要其运动速度达到或超过这一速度,该航天器就可以摆脱地球引力场的束缚,成为一颗环绕太阳运行的人造行星——这事,你信吗?
也许有人会说:事实摆在那儿,爱信不信。如果说不信就打碎人家的饭碗,那我信,要不,咱表示怀疑,理由如下:
既然说在失去动力的情形下,只要航天器的速度达到或超过11.2千米/秒就可以摆脱地球引力场的束缚,那就说明此时的航天器已经完全没有了地球引力给其带来的减速效应,也就是说在这个基础上(11.2千米/秒)再给航天器加速将不再受到地球引力场的影响,加速起来更容易。如果真是这样,那么人类的深空探索还有啥难的,难道说给航天器加速到11.2千米/秒很难吗?五十多年前的东方红一号都可以加速到8千米/秒
别说这个神奇的逃逸速度了,就是所谓的第三宇宙速度(16.7千米/秒),做环绕运行的航天器只要失去了动力,它们就会始终在一个大椭圆轨道上运行,无非是轨道周期长一点而已,它们并没有逃脱地球的掌控(参考嫦娥二号)。当然,假如航天器拥有持续不断的动力,那么他们也就拥有了自由,想去哪儿都行,只要达到最低入轨速度(7.9千米/秒),之后的速度不是问题,无非时间长一点罢了,不过,持续不断的动力是不可能的
预测一下:从地表发射的航天器,在所有的宇宙速度(1、2、3,据说还有4、5、6)中,只有那个不依赖万有引力公式就可以推导出来的第一宇宙速度7.9(最低入轨速度)是可靠的,剩下的都是在讲故事,听听就好
--
修改:md2006 FROM 112.9.186.*
FROM 112.9.186.*
很多卫星的环绕速度都是低于7.9的,包含星链,它们并没有真正入轨,需要持续地补轨
低轨运行目的是为了方便应用
--
FROM 112.9.186.*
无论自然天体,还是人造天体,也不管远近,只要是环绕运行,其偏心运动带来的减速效应都是始终存在的。
就是说环绕地球运动的航天器提升轨道必然要消耗燃料,且这个消耗正比于提升的高度,与距离地球的远近无关,不是说距离地球越远就越容易
--
FROM 112.9.186.*
央视曾有一期讲嫦娥二号的科普视频,在完成绕月任务之后去L2点绕行了一段,又去探索了一颗小行星,最后说2028(或2029)年会再次回归——只是不知道为什么,后来再看,这一段给删了。应该不是咱记忆有误,那期节目看的很仔细,以至于后来又看了一遍
为啥要删呢?不知道,大概是怕给中学生看到吧。与逃逸速度相关的内容都是写在中学教科书里的
--
修改:md2006 FROM 112.9.186.*
FROM 112.9.186.*
这个速度是相对哪个物体的?
【 在 md2006 的大作中提到: 】
: 依据万有引力公式,可推导出航天器的第二宇宙速度为11.2千米/秒(逃逸速度)。据此,从地表发射的航天器在失去动力的情形下,只要其运动速度达到或超过这一速度,该航天器就可以摆脱地球引力场的束缚,成为一颗环绕太阳运行的人造行星——这事,你信吗?
: 也许有人会说:事实摆在那儿,爱信不信。如果说不信就打碎人家的饭碗,那我信,要不,咱表示怀疑,理由如下:
: 既然说在失去动力的情形下,只要航天器的速度达到或超过11.2千米/秒就可以摆脱地球引力场的束缚,那就说明此时的航天器已经完全没有了地球引力给其带来的减速效应,也就是说在这个基础上(11.2千米/秒)再给航天器加速将不再受到地球引力场的影响,加速起来更容易。如果真是
: ...................
--
FROM 183.255.219.*
【 在 chaobill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个速度是相对哪个物体的?
逃逸速度,顾名思义应该就是远离地球的速度吧
--
FROM 112.9.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