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开普勒行星第三定律的一个有趣现象
开普勒行星第二定律说,行星环绕运动与太阳的连线在相同的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这一定律的物理意义是说行星的环绕运动一个变速运动,接近太阳时速度加快,远离时变慢。
第三定律就是大名鼎鼎的r3/t2=k,而第一、第二定律告诉人们,r是一个变量,t是一个恒量,一个变量的三次方与一个恒量的二次方的比值是一个常数?当年开普勒是咋给r取值的呢?——大概用的是平均值,这也太粗糙了吧?一个数值的三次方和二次方会进一步放大原有的误差
这样的误差值别说是基本定律了,就是工程技术上的经验公式也不敢用。建一座摩天大楼,如果说混凝土框架倾斜了5度,尽管还没有比萨斜塔的倾斜度大,但这样的大楼你敢住吗?打个比喻:假如身高取1.5-1.6米,年龄是15岁,然后你跟我说身高的三次方与年龄的二次方的比值是一个常数?——我哭死呢,还是笑死?虽然不懂张量分析,也没见过黎曼几何,但咱是全程学完了算术的
--
修改:md2006 FROM 112.9.186.*
FROM 112.9.186.*
【 在 zdg102 的大作中提到: 】
: 以下是针对您提供的帖子内容进行的错误分析。帖子主要讨论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特别是第二和第三定律),但其中存在多处科学概念错误、逻辑错误和比喻不当。我将逐一指出错误,并解释原因。分析基于天文学和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开普勒定律本身是经典力学的基础,已被牛顿力学和现代天文观测反复验证)。
: ### 帖子原文关键部分回顾
: - **第二定律部分**: “开普勒行星第二定律说,行星环绕运动与太阳的连线在相同的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这一定律的物理意义是说行星的环绕运动一个变速运动,接近太阳时速度加快,远离时变慢。”(这部分基本正确,但后续推理有问题)。
: ...................
水星的近日点0.3,远日点0.46,差别好像也不是很大,差不多得了
提这问题,小学毕业就足够了。
我咋觉着自己越来越傻了呢,智商一路下降,从不好意思讲的职高到初中,现在是小学毕业,再下去可就是小学三年级,幼稚园大班了
谁能借咱点儿智商?
--
修改:md2006 FROM 112.9.186.*
FROM 112.9.186.*
【 在 zdg102 的大作中提到: 】
: 人工智能,DeepSeek可以
把咱俩的智商平均一下,我是不是就可以大本了?
看拥趸们光着屁股扭大秧歌——美了美了
可别怪咱小刀划屁股,刀刀见血
--
FROM 112.9.186.*
猜测开普勒当年应该是使用了错误的观测数据,他当时要是知道水星近日点0.3,远日点0.46的话,绝不会得出那个关于行星的第三定律,这么大的差异,无论如何r是没法取舍的,他没有理由自取其辱
这事的责任在于后人,是后来者失职,如今这么详尽的观测数据,不去纠正过去的错误,一味无原则地吹捧,直到把人捧杀
--
修改:md2006 FROM 112.9.186.*
FROM 112.9.186.*
【 在 zdg102 的大作中提到: 】
: 以下是针对您提供的帖子内容进行的错误分析。帖子主要讨论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特别是第二和第三定律),但其中存在多处科学概念错误、逻辑错误和比喻不当。我将逐一指出错误,并解释原因。分析基于天文学和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开普勒定律本身是经典力学的基础,已被牛顿力学和现代天文观测反复验证)。
: ### 帖子原文关键部分回顾
: - **第二定律部分**: “开普勒行星第二定律说,行星环绕运动与太阳的连线在相同的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这一定律的物理意义是说行星的环绕运动一个变速运动,接近太阳时速度加快,远离时变慢。”(这部分基本正确,但后续推理有问题)。
: ...................
帖子误解了开普勒第三定律中 r 的含义(半长轴 vs 瞬时距离),导致后续推理全盘错误。
————————————————————————————————————————————————
百度了一下:半长轴是椭圆长轴的一半长,长轴是过焦点与椭圆相交的线段长。半长轴长即是行星离主星的平均距离。
用大白话来讲,半轴长不就是行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吗?当这个距离变化较大时如何取它的平均值?不会失真吗?行星环绕太阳运行,这个半轴长始终在变
如果是一般的计算,取个平均值也未尝不可,但这里是定律,要的就是一个普适的常数,常数,常数。其实,开普勒第一、第二定律的存在就已经从原理上否定了这个第三定律,开普勒画蛇添足了
AI是个好东西,用来做题挺好
--
修改:md2006 FROM 223.79.30.*
FROM 223.79.30.*
【 在 zdg102 的大作中提到: 】
: 别人说的是半长轴, 请不要曲解概念,平均距离这个是你说的,当然不对。 不要活在自己的意淫里面。
:
半轴长不就是椭圆上经过焦点的轴长的一半吗?轴长就是椭圆上两点经过焦点的连线,有无数条
只要运动轨迹是椭圆,你再怎么取它都是个变量,变量除以常量是个常数?——就拿这个考验干部——不对,是小学生,哪个小学生经不住这样的考验?
--
修改:md2006 FROM 223.79.30.*
FROM 223.79.30.*
【 在 zdg102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先了解一下椭圆的焦点, 经过焦点的连线只有一条
要是只有一条的话,那开3就更扯了,难道行星只在椭圆的两个点上来回蹦跶?
--
FROM 223.79.30.*
【 在 zdg102 的大作中提到: 】
: 鸡同鸭讲
经过太阳所在位置的焦点,椭圆上任意2点间连线,看看你能画出多少条来
--
FROM 223.79.30.*
人类科学技术史上的两个从来都不会吸取的教训就是迷信权威和迷信自己
1,迷信权威就会失去自我
拿牛顿和爱因斯坦来讲,迷信的结果就是,哪怕他们说了句梦话,也会有许多人去研究,发一堆论文出来。因为这些东西吸引眼球,用现代人的话来讲就是有流量,至于有没有意义,没人关心。就说牛顿那几张被火烧过的手稿纸拍出了300多万的事,据说是牛顿家的猫打翻烛台造成的,猫打翻的和狗打翻的有啥区别?
2,迷信自己就成了井底之蛙,每天就知道在井底呱呱呱。扪心自问:我迷信过自己吗?曾经有相当长一段时间都是惶恐的——坚持一个没有意义的东西值不值?前一个帖子还在讲“为什么说超光速不可能?”,后一个就是“尝试一种宏观物体超光速的可能”。甭管有没有意义,至少咱没被自己迷惑
破除1和2不难,就是实事求是
--
修改:md2006 FROM 223.79.30.*
FROM 223.79.30.*
【 在 ysd 的大作中提到: 】
: 初中毕业了吗?
:
: - 来自 水木说
这问题小学毕业就够了,初中有点浪费
我不喜欢有事没事就拿个初中毕业证在人前晃来晃去,其实咱家里还有个职高毕业证
最好谁也别笑话谁,有些人的博士论文就像那浸水的绣花大枕头一样,沉甸甸的好看着咧
--
修改:md2006 FROM 223.79.30.*
FROM 223.7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