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 md2006 的大作中提到: 】
: 高中生,本科生,还是其他?做完之后,百度需要审查吗?
以下是摘自百度百科“自由电子”中的一段
“电子是受到原子核的吸引力而围绕在原子核周围做运动的。原子核的吸引力有强弱之分,当两个不同的原子相接近时,在周围具有一定条件下(例如温度的升高),加快了核外电子的运动速度,使电子被吸引力更强的原子核吸引过去而脱离了原来的原子核形成了自由电子。另一种原因是受到外界条件影响(例如温度的升高),使电子运动能力提高,由于原子核的吸引能力是在一定范围内实现的,温度提高了电子的动能而使其运动能力增加,在一定几率上通过运动超出了原子核的吸引范围,而使电子脱离了原子核的束缚形成了自由电子。前一种原因属于化学变化,后一种应该属于物理变化,因为没有形成新物质,但是后一种自由电子的形成的过程正好是一个完整化学反应的中间反应环节。”
读来不解之处有之:
1,同一种核素的不同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吸引力为什么会有强弱之分?这个不需要解释一下吗?
2,温度升高,导体的自由电子数量增加,导电能力为什么没有相应的增强?
3,如果说因为以上原因(1和2)外层电子能够摆脱原子核的束缚成为自由电子,那么,假如把一段铜导线与一段铝导线焊接在一起,铜导线中的自由电子会跑到铝导线中去吗?也就是说,自由电子是否会从密度高的一端扩散到密度低的一端
科普的目的是让读者明白,不是让人云里雾里把人绕晕的,一句话,科普不是写给自己看的,别人明不明白不重要,自己门清就行?
--
修改:md2006 FROM 120.225.241.*
FROM 120.225.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