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电池的效应” 是一种什么样的效应,原理是啥,特点是啥,什么样的电容有这个效应, 不要张口就瞎编一个。
哪些电容有这个效应,或者说什么样特点的电容有这个效应? MLCC 陶瓷电容有没有这个效应,能不能用? 为什么莱顿瓶没有这个效应?
这个效应对实验产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为什么会有这种影响?
科学的严谨在哪里啊,老大!
顺便摘抄百度百科的一句话 “莱顿瓶曾被用来作为电学实验的供电来源”。 其实,任何一个充满电的电容和一个可充电的电池对外表现都差不多啊。 所以,你说的实验就是扯淡, 任何一种电容,充电之后和电池都是等价的(在你说的这个实验里), 无非就是电容的电一会就用完了,电池用的久一点。
【 在 md2006 的大作中提到: 】
: 平行板电容器容量是很低,用大小2个莱顿瓶来替代应该也行。之所以要用平行板电容器,因为现在市面上普通电容器的绝缘用的大多都是可以极化的电介质(金属氧化物),更别说电解电容和超级电容了,它们用的都是电解质,就是为了排除产生类似电池的效应——————难道这不是吗?
--
FROM 119.123.206.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