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认为,判断一个材料是否属于超导体,必须同时具备零电阻和完全抗磁性两个独立的特征,以区别理想导体。但所谓的理想导体并不是真实存在的,它只是一个假想出来的概念,而超导体却是真实存在的,二者如何比较呢?这就像是一个女人可以和西施比美,但咋和貂蝉比美?
至于超导体的先加磁场后降温产生的完全抗磁性可以理解为:先加磁场后降温,当温度降至临界温度以下时,构成导体的原子(分子)的结构发生改变,造成通过导体的磁通量的变化生成感应电流,这个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将外磁场排斥出去,从而实现完全抗磁性。对于第一类超导体来讲,外磁场的磁力线并不是一点也进入不了导体,只是不能穿过而已,第二类超导体能够部分穿过导体。
综上,超导体完全可以简单地定义为电阻为零的导体,也就是电流不会产生热效应的导体。完全抗磁性只是零电阻所产生的一个附加效应,现实中也找不到一个电阻不为零,却可以完全抗磁性的物体,所以说完全抗磁性并不是超导的决定因素,它并不能独立存在。不能把超导体的零电阻和完全抗磁性割裂开来,用完全抗磁性来定义超导体没有必要,不能人为地把问题从简单往复杂了搞。
--
FROM 223.7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