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个民科的第一问还是有点意思的,虽然后续全是胡说八道。
其实近地轨道也一样,并不是直接垂直打上去的,初始垂直发射只是为了尽快穿越稠密的大气层,很快就需要转弯,尽量利用离心力抵消掉地球的引力。
同步轨道只是更加极端,先搞到完全抵消引力的轨道上,然后推进剂做功就不会浪费在克服地球引力上了。当然还有为了在最大速度的时候点火做功,所以不会傻傻的一直喷。以及总要在低轨道上休整检测一下,等待时间窗口之类的吧。现在更多的是那种电推的,比冲非常高,但是力量很小,只有在完全平衡掉地球引力的情况下才能用上,否则推力都不够克服引力的。
【 在 md2006 的大作中提到: 】
: 本来,依据F=GMm/r2,地球同步卫星应该与其它卫星一样,直接打到距离地表大约36000公里的高度上运行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要必须经过一些列复杂的变换呢?否则不成
: 对地球来讲,GM就是一个固定的值,即GM=gr2。再来回顾一下G和M得到的过程,即:先默认F=GMm/r2,测出G的值,再由GMm/r2=mg得到GM=gr2,进而得出M的值
: 问题是,当年卡文迪许早就预料到了G是一个非常微小的值,操作起来将会非常困难,这样,在测量的时候就会有意无意地向GM=gr2上靠拢(毕竟已经默认了F=GMm/r2是真理),这样带来的结果就是G和M相互成就,存在循环论证的嫌疑,而实际上G应该是完全独立的,与M无关
: ...................
--
FROM 39.18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