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罗辑的核心威慑从科学上是不成立的
太阳围着银心公转,所谓的油膜云就算炸出来,投射出的也是几千条基本平行的螺旋线。意味着以银心为参照物,银河系内不可能有单点可以落在所有的螺旋线上从而接收到信号表达。即便多点观测,多点也无法保证全覆盖几千条螺旋线无遗漏,根本解码解不出信号表达。由于可能会错过几条螺旋线,对多点观测者来说,根本不会认为这是一种值得观测的表达形式。
再说,文明信号的标志是规律性。一个信号往往需要重复多遍才能被确认是有意义的。油膜云这个位置绕地球公转一圈进行第二次表达的时候,最起码得隔10年。不会有文明注意这么长周期的重复表达,而且三体早就来了,破坏几颗就扰码让其失去意义了。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FROM 103.140.113.*
这个和我说的没有关系,我说的是油膜云这种方式无法正确表达信息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在 zhuhaiyuan 的大作中提到: 】
: 在得知三体星系坐标暴露后,三体人立马收拾东西开始跑路,三体入侵殖民计划宣告破产。威慑纪元结束,广播纪元开启
:
: 广播纪元3年,公元2270年。三体世界所在的星系被光粒摧毁。
:
: 宇宙中文明的密度远超你的想象,地球离三体都不止3光年
: 3年三体就被打掉了
--
FROM 114.156.159.*
冒险还是敢的,就算按书里,你看程心就被他们赌对了。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在 meiqiuwang 的大作中提到: 】
: 设定是三体人非常机械和谨慎,1%的风险都不敢冒,没你这么浪
--
FROM 103.140.113.*
设定这东西得有一定合理性,设定最大的那是玄幻小说,异世界嘛,作者最大。科幻小说还得稍微尊重下现实科学规律,就像这个油膜威慑,感觉是建立在日心说基础上,是不是太忽悠读者了?呵呵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在 meiqiuwang 的大作中提到: 】
: 也是精准计算出来的,其实看你发这么多杠贴,主要是因为你不认同作者的设定,但是讲破天了,大刘写的是科幻小说,不是科技论文,是有各种“不切实际”的设定的,你根子都不认同,怎么看都是错
--
FROM 103.140.113.*
这个我说过了,太阳围着银心公转,如果遮挡,投射出来的是基本平行的螺旋线,不可能有某个点落在所有螺旋线内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在 MuOnline 的大作中提到: 】
: “就像这个油膜威慑,感觉是建立在日心说基础上”
:
: 有没有一种可能,你“感觉”错了,呵呵
--
FROM 103.140.113.*
得要观测点落在遮挡的阴影内才能识别遮挡,而遮挡形成的是几千条平行的螺旋线。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在 MuOnline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说过了有啥用,你说的是错的
:
: 这和太阳绕银心公转毫无关系,投射出来的是点阵
:
: 硬要去考虑太阳绕银心公转有啥意义,
: 太阳绕银心一周要两亿多年,角速度约等于0,硬算的话也可以忽略
--
FROM 103.140.113.*
https://www.sohu.com/a/504902677_100146324这里有张动图,你看看就知道了为什么是螺旋线了。
所谓的点阵,你看到太阳计为1,遮挡了计为0。交替形成信号排列起来才是点阵。因为大多数点自身也移动,最多也就只能落在几条螺旋线上,根本接受不到全部的信号表达。
即便能接受到更多的,也无法保证不错过几条螺旋线,这种方式根本不会被认为是有意义的表现方式。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在 MuOnline 的大作中提到: 】
: 首先,你咋知道观测点不在遮挡的阴影内
:
: 其次,遮挡形成的是点阵,而不是螺旋线
: 硬要说螺旋线,也是长度约等于0的螺旋线,观测上就是点阵
--
FROM 114.156.159.*
你得落入遮挡住的阴影中才能感知到遮挡识别出那个1,你如果只落入一条阴影中,你只能识别出一个1,别的你根本看不到。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在 MuOnline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有毛线意义
: 你看到的有太阳和星空是点阵还是螺旋线
:
: 就算你去拍摄行驶汽车的照片,也不可能拍出线,还是点阵
:
: 观测一定是点阵,无论运动曲线是啥样的,观测看到的一定是点阵
:
: 你就压根没看懂原文,或者根本没看过原文
--
FROM 103.140.113.*
多点观测也没意义,我说过了,必须要全覆盖几千条螺旋线。多点观测者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看到是不是全部数据,漏过一条螺旋线整个位图就完全错了。
这还没算油膜云大小,遮挡率,太阳活动变化率,木星扰码等等。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在 MuOnline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是不是以为观测点只有一个?不会吧不会吧
:
: 观测点肯定是多个,成千上万,甚至上亿个观测点同步观测
:
: 这还只是一个文明的观测点,观测的文明个数也上亿
--
FROM 103.140.113.*
观测者不会知道看到的是不是全部
接受到的假设是101010,可能发的是11001100100,因为你在接受到的两个数字中间位置没观测点不知道那里有没有信号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在 MuOnline 的大作中提到: 】
: 怎么会不知道,全覆盖观测就可以了
: 一点都不会漏
--
FROM 103.14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