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年代的中专,其实相当于那个年代的初中文化,不是我们现在理解的初中升上去的中专或职高。而且我爸原本因为成分问题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是一个恩师找到放牛的他,把他怎么安排读书的,相当于插班学习小学课程,跳级迅速。但最终仍然因成分问题止步于中专。
------
他是因为教数学教得好(相当于初中教初中),全乡第一,才逐步升上乡中校长。
又继续调任镇中校长。镇中是高中为主加上两个初中班(我就在那里读初中,后来被高中生吐浓痰)。手下老师们那个年代已经都是全日制大专起步,已经有不少本科了,就是高考上去那种。
可想而知,老父亲作为一校之长位置,得有多重视纯管理才能服众了。
他每天一大早就去了高考班转悠,早出晚归。还得喝住反对他的老师。当然了也有“效忠派”。到如今仍组队每年看望老头。
学历已经无法弥补,为了不在学识上落后,老头常年坚持看报、看新闻联播、写工作总结。老年后为了不得老年痴呆帕金森什么的,坚持每天记歌谱,弹电子琴。
--------
印象很深的两件事:
一是我初中时随父亲再一次调职而转校,转学时数学课接不上。老父亲耐着性子给我补了几节课跟上去。(当然期间由于我注意力不集中也被骂过,他骂人是那种爆破式的吓死魂)
后来我读高一时,数学又不懂,想问他。他犹豫地接过题目,象征性看了一下。局促地说: 我对高中数学不懂的。
我忽然想到之前他教我初三数学,已经是在多年不教数学后,为了让我跟上去,又重新把我数学书看了一遍。那时候我13岁,他已经54岁了。
------
还有一件事是我需要在新学校要求一定要填写什么资料,父母文化一栏,我问他怎么填。他接过资料拿起笔认真写下“中专”二字,又想了想,改成“专科”。那时候我对他学历根本不了解,所以不知道这一改的深层考虑。
------
多年后我回想起中专的他每天勤励不懈地围着高三班转,并常常开班主任老师会议。以及上述那两件事。心中五味杂陈。
【在dingo2003的大作中提到:】
把女儿打得嗷嗷叫,难以想象
是不是一般教师都脾气火爆?
想开些,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新陈代谢生老病死自然规律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4.4
※ 修改:·oldgirl 于 Dec 24 21:53:17 2021 修改本文·[FROM: 183.128.252.*]
※ 来源:·
https://exp.mysmth.net·[FROM: 183.128.252.*]
修改:oldgirl FROM 183.128.252.*
FROM 183.128.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