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琴棋书画
我有点不同意见。王德峰讲艺术哲学,说艺术不是消遣娱乐,而是真理的事业。实际上艺术爱好是表面形式,反映的本质是人的价值取向。喜好琴棋书画的人,本质是更多从精神世界得到满足,这种满足来自对世界本身真善美的体验,而非物质世界的功名利禄。艺术具有超越性,可以带来不受现实影响的愉悦。比如陶渊明著名的无弦琴,主人并没有因为现实的困顿而失去琴的快乐,反而升华了琴的境界,带来了更大满足。所以,艺术不是玩具,而是灯塔,启迪人类无论现实多少磨难,真理和美的光辉会更明亮而不是暗淡。面对痛苦的勇气和坚韧是人性的华彩,是值得人欣赏自己和生活的地方。艺术的内核不是琴棋书画的表达,而是生活本身。非常推荐大家听一下王德峰的艺术哲学讲座,会改变对艺术活动的看法。我们的公共教育存在很多重大错误。
【 在 miller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以前也这么想过,后来发现其实是生活满意了才去玩点琴棋书画。这些东西对大部分人来说既不是赚钱,也不是社交工具,都是闲着的玩具。
--
FROM 115.171.21.*
我明白你的意思,我说的就是恰恰相反,艺术是没有门槛的,艺术活动也不是马斯洛金字塔那样,要先满足生存发展,有余力才能琴棋书画。艺术和现实不是一个由低到高的渐进的过程,艺术是一种价值观选择,是用于指导现实生活方向的。与艺术生活相对的,不是贫穷忙碌的生活,而是功利主义生活、虚无主义生活等不同意识形态。就像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是两种不同人生信念一样,不存在先要成为马云,物质极大丰富,然后才能信仰共产主义。相反,成为资本家还会阻碍人追求共产主义。艺术也是如此,不存在要先具备某种生活水平、文化修养,先对生活感到满意,才有“闲心”从事艺术。相反,真正动人的艺术作品都是痛苦的产物,同时,人真正需要艺术的时候,都是处于绝境之中的慰藉。国家不幸诗家幸,自古文章憎命达。说明诗歌文学的土壤正是对生活不满意,满意了就江郎才尽。琴棋书画也一样,高山流水是因为知己难求,高朋满座是弹不出古琴意境的。祭侄文稿,是因为悲痛满怀,悠闲自在的书法不会具备那样的张力。现代书法家很大的问题,就是为了写字而写字,形式大于内容,没有真情实意要表达,作品就流于脂粉匠器,软绵绵毫无风骨。而很多民间艺术,古代佛像、石窟,都是底层工匠在很艰苦的处境下完成的。作品寄托了人性对解脱苦难的极大盼望,而不是对生活的满意,因此而动人心魄。现代材料技术发达,艺术学院雕刻教授林立,却再没有哪怕接近古代民工的作品,原因就是这些“艺术家”过得太好了。
并不是只要弹琴下棋写字画画就是琴棋书画,很多人实际上弹琴和唱k没有区别,心境和表达都是娱乐而已。这些人是真的对生活满意,吃饱了撑的不知道如何打发时间,所以附庸风雅。而真正的琴棋书画,真正的艺术活动存在一个辩证的过程,因为苦难而寻求艺术的答案,通过艺术活动得到精神的救赎,从而认识到,对生活满意的条件不是没有苦难,而是懂得欣赏苦难,接受苦难就是生活本身。所谓看清真相任染热爱,这种“满意”是完全不依赖现实条件的。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不改其乐,这和无弦琴的“满意”是一致的。艺术的满足,门槛就是能放下对功利的执着,愿意选择艺术。
【 在 miller 的大作中提到: 】
: 或许玩具这个词不大准确。
: 但喜欢琴棋书画等艺术追求,且无功利目的,那么只能是精神上的更高追求。之所以我说是更高的追求是因为生活本身已经有了较高的追求的人才会寻求对琴棋书画的追求。
: 从另一个角度说,艺术追求是有门槛的,一旦开始走这条路,说明门槛达到了。
: ...................
--
修改:babyUnicorn FROM 115.171.21.*
FROM 115.171.21.*
我原来和你的观点类似,艺术观主要来自父母社会和老师,是这几年听了一些哲学讲座,才发现把艺术当成锦上添花的观点是错误的。话说我大学专业还和艺术沾边,可惜老师里也没个明白人,可见中国目前的文化水平。
【 在 miller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看问题比我深刻
: --
: 发自xsmth (iOS版)
--
FROM 115.171.21.*
蔡元培提出艺术代宗教,从这个角度就能理解,艺术本质功能是回答现实不能解决的终极关怀问题,是对真理的追求。就像手机是科技的结果,每个人都会玩手机,但不能说每个人都在搞科学。同样,“玩艺术”的人并不都在搞艺术。工艺美术、相声小品等曲艺、流行歌曲、退休老头下棋,这些娱乐形式是艺术的应用之一,但不是艺术的主要和根本目的。“琴棋书画”作为特定名词,实际指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修身养性的一些功夫,是区别于兴趣班“琴棋书画”技艺培训的。前者才能让人淡泊名利、知足常乐,这是性情的提升,而不是现实的改变。而兴趣班、艺术生那种琴棋书画,反而会增加烦恼和压力,因为虽然形式上是艺术活动,目的却是功利的。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琴棋书画作为物品只是器具,有道的使用和无道的使用决定了结果是苦是乐。更深入的,是人心,而不是艺术决定了生活的满意程度。琴棋书画只是修心的手段,不是充分或必要条件,也不是目的本身。我是非常赞同艺术代宗教的。加强(真正的)艺术教育,会帮助人们树立正确三观、提升社会道德水平、建立健康的审美和追求、让资源和精力用于美好的事物而不是破坏和伤害。
【 在 miller 的大作中提到: 】
: 穷人忙着赚钱,哪有心思玩不带功利的艺术啊。
: --
: 发自xsmth (iOS版)
--
FROM 115.171.21.*
实际上“消遣娱乐”甚至“审美”也是一种功利的目的,而艺术活动要完全不带任何功利,才可能体验到艺术带来的愉悦。一副画让人感到美的原因不是因为画面本身的形式美,而是因为通过画作,让人看到了世界本身的美。人是因为看见世界真实的美好而愉悦,并不是因为画得好而愉悦。因此,仿品或赝品,可能技术比原作更高超,还去除了原作的瑕疵,但却不具备原作的价值,观众也兴趣索然。因为原作表达的不是造型和笔触,而是作者对世界的体验。艺术创作的结果并不是物品材料声音图像,而是人的活动,是一段生命过程。艺术欣赏是生命之间的共鸣。
【 在 miller 的大作中提到: 】
: 其实我一开始说的是排除掉了那些通过艺术赚钱的人。 卖艺,卖画,当艺术老师都排除在外了。
: --
: 发自xsmth (iOS版)
--
FROM 115.17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