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我最惨,50了,还得学新东西,靠新东西混饭吃
哥们 哪句话我说了分钱 领导帮我们套项目?!
现实中头一次遇到这么臆想的人
【 在 Daxiaoxiao 的大作中提到: 】
: 领导不错啊,给你们搞来资源。能分到钱还抱怨
--
FROM 117.133.134.*
古人,大部分就活到50-60,三分之二的生命都过掉了,不学确实可以
今人,大部分人能活到80,50岁还是可以学一学的,何况你要考它混饭吃
乐观一点,我认识的人里面好几个都上了50了,还都在学新东西,还想着搞点小事业的
【 在 liangjiahe 的大作中提到: 】
: 古人云:人过四十不学艺
:
--
FROM 205.211.52.*
对啊 这样的很多啊
董明珠 40之后 才进高级别的管理层
很多人 在40岁学做省级干部 50岁学做国级干部
难不成 管一个乡 和 管一个省 用的是同样的知识技能
【 在 qianyishi 的大作中提到: 】
: 哈哈哈,十大进来的
: 这回复 亮了
--
FROM 13.56.31.*
-- 发发论文很容易
得发顶级的刊物 才算啊
校报之类的 算不上成绩啊
【 在 ibm221 的大作中提到: 】
: 他那个一千万设备配套个一两百万工程师就可以了
: 大把企业的人想躺平, 给个三五十万
: 发发论文很容易
: ...................
--
FROM 13.56.31.*
古人还裹小脚呢
行为 思想 背后 自然有一些说法支持的
【 在 icesamham 的大作中提到: 】
: 作业帮:
: 过去确实有“人过四十不学艺”的说法,其实还有一个版本是“人过三十不学艺”.所谓“学艺”就是成语“学艺不精”里的“学艺”,指的是学技术.这句话的理解是这样的:过去人均寿命短,所以有“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的说...
:
--
FROM 13.56.31.*
对啊 你看 谢贤 小女朋友 多年轻 啊
人家 没有说 自己老了 不行了 干不动了..
【 在 usstqcy 的大作中提到: 】
: 古人,大部分就活到50-60,三分之二的生命都过掉了,不学确实可以
: 今人,大部分人能活到80,50岁还是可以学一学的,何况你要考它混饭吃
: 乐观一点,我认识的人里面好几个都上了50了,还都在学新东西,还想着搞点小事业的
: ...................
--
FROM 13.56.31.*
突然天降大任的 可能有 韩信
【 在 diaochong 的大作中提到: 】
: 对,一点点招人的
--
FROM 13.56.31.*
也算略有相关 你们这是由软变硬了
IoT Edge Computing 之类的 还是有不少缝隙 可钻 的
【 在 W760 的大作中提到: 】
: 信息工程
--
FROM 13.56.31.*
个人以为 最好的 办法 进厂 设计厂 哪怕是不拿工资
以战代练 最快
【 在 eventvwr 的大作中提到: 】
: 半路出家去搞芯片?如何入门,从哪开始,请教
--
FROM 13.56.31.*
2012年之前是当Oracle DBA和数据分析师(本科计算机,硕士是计量经济学,辅修过多元统计,然后自学了SAS编程)的,2012年在某个小银行先是做金融科技风控模型,学着把SAS模型迁移成Python模型,用Python开发Logistic Regression机器学习模型。搞到2015年读了不少国外论文,言必谈深度学习,发现这是个趋势,然后跳槽去了国内某金融机构干了5年NLP和CV相关工作,发现太卷,感觉自己理论基础也不行。就2020年辞职到加拿大重新读了个AI硕士,我导师是波兰和加拿大双重院士,AI大牛,要求高,读得好艰难,今年3月才毕业,毕业了就开始正式搞NLP大模型,Transformer和AI算法工程化了。感觉AI深度学习领域还是博大精深,学无止境,发展太快,所以还打算这几年继续把导师的博士也边工作边在职读完。
【 在 xierqi 的大作中提到: 】
: 牛,能不能写写历程,本老四十了,求兄台指导
: 我也是呢。快48了,刚刚在加拿大达尔豪斯大学人工智能硕士毕业,9月进一个加拿大本地公司继续搞大模型,学了整整7年才基本上把Python,Hadoop, Java和各种算法熟练掌握,把NLP,CNN和Transformer熟悉到能工程化实施的水平了。
--
修改:tomhawk FROM 156.57.128.*
FROM 156.5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