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唐宋诗词的高度是由科举制度决定的
我要是你,言之凿凿之前肯定会查一下确认先。
【 在 lilyman 的大作中提到: 】
: 唐朝科举靠诗词,宋朝考策论,不考诗词了
--
FROM 125.33.204.*
可能阳了,咽炎犯得很厉害。
【 在 yulian2018 的大作中提到: 】
: 都五十岁了还火气这么大,说明身体好,羡慕
--
FROM 125.33.204.*
他这又没有给自己套上词牌之类的枷锁,和格律之类完全没关系。
虽然我是个音乐白痴,但我倒是觉得他的词曲结合得不好。
他所有的曲基本都是一个风格,而词的风格却是变化的,
所以肯定有结合得别扭的。
【 在 qianyishi 的大作中提到: 】
: 嗯,他的歌词格律上肯定是不符合吧?或者属于元曲那一类的?这个你了解肯定比我多
:
--
FROM 125.33.204.*
我的逻辑很清晰:
科举考试是指挥棒,在仁宗之前,甚至诗赋地位更高。
这就促使当时的精英必然在诗赋上竭尽全力。
这又必然带动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
而诗赋本身又不像数理那样门槛太高,
更多的带有艺术气息,识字的人都可以随口做个打油诗之类,
所以在当时的社会里,
必然人人都以写得好诗词为荣。
这么简单明了的事情,都不知道有什么好杠的。
【 在 dingo2021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本意是
: 顶级词人并不考科举(苏轼倒是参加了科举,但只是他考试的文章很厉害),哪里来的科举制度决定的?
: 考的东西并不见得能促进它,倒是可能被扼杀
: ...................
--
FROM 125.33.204.*
他的曲子包括演唱,风格都非常固化了
词曲唱里面就是词相对有特色,但是对于古文功底不行比如我这样的,那就基本是看不懂说的啥
【 在 FirstVest 的大作中提到: 】
: 他这又没有给自己套上词牌之类的枷锁,和格律之类完全没关系。
: 虽然我是个音乐白痴,但我倒是觉得他的词曲结合得不好。
: 他所有的曲基本都是一个风格,而词的风格却是变化的,
: ...................
--
FROM 123.119.182.*
他的曲调是套用民乐曲调,不是根据词创作的,
所以实际上是相当于有个词牌的。
只不过这个词牌没有古代要求那么严格,字数、断句和押韵差不多就得了。
【 在 FirstVest 的大作中提到: 】
: 他这又没有给自己套上词牌之类的枷锁,和格律之类完全没关系。虽然我是个音乐白痴,但我倒是觉得他的词曲结合得不好。他所有的曲 ...
--
FROM 223.104.40.*
他没用什么晦涩的词语,典故用得也少,
所谓不懂可能就是不能共鸣他试图传达的情绪。
本来艺术就是很个人化的体验,所以并无所谓。
【 在 qianyishi 的大作中提到: 】
: 他的曲子包括演唱,风格都非常固化了
: 词曲唱里面就是词相对有特色,但是对于古文功底不行比如我这样的,那就基本是看不懂说的啥
--
FROM 125.33.204.*
近现代的歌词能不生涩的押韵就不错了。
方文山的很多词我个人感觉为了押韵刀砍斧斫痕迹就太重了。
【 在 AOC 的大作中提到: 】
: 他的曲调是套用民乐曲调,不是根据词创作的,
: 所以实际上是相当于有个词牌的。
: 只不过这个词牌没有古代要求那么严格,字数、断句和押韵差不多就得了。
: ...................
--
FROM 125.33.204.*
还是显得堆砌,没有一个文章的清晰逻辑
也可能是故意追求这种碎片化意象堆叠的效果
【 在 FirstVest 的大作中提到: 】
: 他没用什么晦涩的词语,典故用得也少,所谓不懂可能就是不能共鸣他试图传达的情绪。本来艺术就是很个人化的体验,所以并无所谓。 ...
--
FROM 223.104.40.*
我只听了罗刹海市、花妖和翩翩,觉得还是很不错的。
我不太喜欢那些解读。
“解构”艺术在我看来,是非常匠气和庸俗的行为。
而且我个人感觉作者也就借个故事的壳而已。
还是那句话,艺术感觉是很个人的。
例如我也很喜欢达拉崩吧那种神经病儿童脱线似的欢乐。
【 在 AOC 的大作中提到: 】
: 还是显得堆砌,没有一个文章的清晰逻辑
:
: 也可能是故意追求这种碎片化意象堆叠的效果
: ...................
--
FROM 125.33.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