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劳荣枝是高材生喜欢流氓的故事
哪个师范学校的?
【 在 zhuxiaozhu 的大作中提到: 】
: 74年生人,师范毕业,当时考师范应该挺难,妥妥的高材生,
: 年轻时相貌也不错,喜欢上了江洋大盗。。。
: 抛弃了稳稳当当的一生,选择了一条跌宕起伏的道路,
: ...................
--
FROM 221.223.245.*
这学校是几本?我搜了下没看出来
【 在 zhuxiaozhu 的大作中提到: 】
: 劳荣枝出生于1974年,1989年考入九江师范学校就读,毕业后进入九江石油分公司子弟学校做老师。
:
--
FROM 221.223.245.*
倒不是纠结,就是好奇一下
劳荣枝家庭是农村的么,倒是农村家庭的话师范比较难考,因为那会儿读师范还是免费的?这个我不确定
城市里的话其实没那么紧张,感觉小中专的话没什么人报师范,电力税务制造这些比较多
【 在 zhuxiaozhu 的大作中提到: 】
: 别纠结这个了,钱老师,
: 不管是几本,89年师范都挺难考。。
: 初中最好的学生考师范、接下来的上高中,至少农村初中时这样的。
: ...................
--
FROM 221.223.245.*
对,初中毕业考这种叫小中专,一般是想赶紧有个工作赚钱的
多数人还是考高中了,即便考重点高中不太有把握的,也有不少上普通高中,然后高中毕业再考中专上校的。高中毕业上中专大专的人,要比初中毕业上小中专的多。
【 在 hhy475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时候是初中毕业考的幼师吧,比中专好考没啥人报
: 高材生基本都考重点高中,考重点高中不太有把握的考中专、幼师、技校
:
--
FROM 221.223.245.*
那应该是小中专
【 在 windinwillow 的大作中提到: 】
: 15岁入读的,肯定是中专了,也就是师专里的中等师范吧
--
FROM 221.223.245.*
对,改开前和刚改开那些年,老师不但待遇差,社会地位更是很低,好多人身安全都没啥保障的,所以相当老师的人不多
刚改开那会儿,一些发展市场经济比较紧缺而之前没有储备的人才,比如工商税务旅游饭店烟草电力等等的中专大专很受欢迎,出来都是好工作
【 在 windinwillow 的大作中提到: 】
: 温之前中小学老师待遇挺差的
: 包括一般师范大学都属于冷门
--
FROM 221.223.245.*
89年那会儿,好像大学毕业生已经不能完全包分配工作了,急需的岗位基本已经饱和,正在考虑向高校扩招转型
但大学的工作机会之类的肯定还是要好过中专的
的确,读小中专的是为了早几年工作赚钱,另外,再多读几年书在当时务实的趋势来看,未必能找到更好的岗位
【 在 windinwillow 的大作中提到: 】
: 其实以前大学包分配工作,大学生一毕业就自动获得干部编制,大学也没有不如中专
: 只不过中专能省几年读书时间早去工作赚钱
--
FROM 221.223.245.*
89由于有那个事件,其实那两年大学生就业情况不怎么样的,尤其是某些学校的学生
外企对本科毕业开放的时段没几年,多数时候得名校硕士才能进入了。
取消分配,双向选择,觉得好的那部分人是一些有路子家庭给力的人,能找到比包分配给的单位更好的去向,因为那个时候除了私企外企这些,基本上单位都处于饱和状态容纳不下什么新人了。对于没有任何背景的普通人家孩子,还是希望能给包分配的,起码没有失业的担心
【 在 windinwillow 的大作中提到: 】
: 大学毕业不分配工作是1996开始的
: 别说89,就是到了96,大学生就业也不是难题,而且那时候社会高收入集中在外企,薪酬可达本土企业的好几倍,是大学生最爱的就业方向。外企本不是“毕业分配”的范围,有竞争力有条件去更好工作单位的大学生本来也不太稀罕无法自主的学校分配。取消分配、“双向选择”,当时很多人还觉得特别好呢
--
FROM 221.223.245.*
生活费一般跟在哪个城市相关,跟学校类型关系不大那个年代
【 在 AOC 的大作中提到: 】
: 农村女生一般首选师范
: 因为很快毕业有个工作
: 免学费,但是那会儿生活费是大头
: ...................
--
FROM 221.223.245.*
本科毕业不可能都能留校,即便是80年代初期毕业的都不可能,常识想想就能知道,一个年级能有几个人留校不错了,那都是有名额的。
外企招人竞争也是很激烈的,因为容纳不下那么多人
分配的单位那肯定有好有坏,但不存在找不到单位就业的事情。我印象那时候认识个在秀水街卖服装的个体户,里面就招了几个二外学外语的学生。那时候做买卖开饭馆等等的这种解决了大批适龄青年就业的问题
【 在 windinwillow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们大学老师说那时候本科毕业都能留校了,她就是本科毕业留校的,外企也没那么高门槛,著名外企一般看重第一学历,要求名校,如果不是专业性强的技术研究岗位,本科就可以了
: 听很多人说分配制最大的弊端是“不公平”
: 因为分配的单位去向很多、各种各样,水平不一,有好自然有相对不那么好甚至不好、很不好的(比如地方偏远待遇差——这种单位很多,不像现在人以为的“国企”“体制内”就是好的、大家向往的),我国这种人口条件下优质资源在任何时候都是稀缺的
: ...................
--
FROM 221.223.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