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说说夷陵之战
说说夷陵之战
从白帝城到夷陵,正是三峡所在。
正史中对夷陵之战(猇亭之战)的记载大而化之,给演义小说留下了想象和发挥的空间。笔者近两年实地行走了魏蜀吴以都城为起始点的完整闭环,简单的重新探讨一下夷陵之战的背景和意义。
大人物可能会冲冠一怒为红颜,也会卧薪尝胆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但是为兄弟冲动那是古惑仔行为。刘备也是枭雄一方,创业之主,因关羽之死一怒之就要举兵东吴,理由幼稚,编故事容易有代入感。
那么,刘备为什么非要一意孤行攻打东吴?
一、 背景
一个众所周知的事件是:荆州失守,关羽被杀。如果笔者是刘备,关羽被杀,会悲愤;但是丢了荆州,可能要更感气绝。
历史总是在关键时刻开一些玩笑,比如,所有人都知道荆州的重要性,但就是不提醒刘备派一个能辅助平衡关羽的人共驻荆州。可能是压根就找不到这样一个人。
简单讲,荆州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点:
1.富。江汉平原,多好的一块地啊,养活十万兵马跟玩儿的一样。
2.险。易守难攻。北边是天险长江,西边是高山峡谷,东边是下游只有担惊受怕的份。刘表这样的庸主,只是做到了上下一心,曹操也只能试探,孙权也只能等,刘备也只能叫声哥。
3.这一点比较长:对于刘备来说手里有了荆州这个筹码想打就可以打想和就可以和。北击曹操,告诉孙权,老实点,不老实我和曹操一起修理你;东扰孙权,告诉曹操,你别动我,动一下我和孙权抱一块儿。事实上关羽也是这么做的,但是做过头了。这真的不是关羽的错,换了谁都忍不住,何况是地位尊崇,能力不凡,功高不怕镇主的关羽。归根结底,还是西蜀人才匮乏,的确是找不到一个人能和关羽协防荆州。
另一个众所周知不显眼的事件是:荆州失守的前一年,刘备平定了汉中。
曹操就是曹操,败了就败了,杀个乱说话的杨修,回去休息,屁大点事儿。福祸相倚,忍者无敌。
刘备大概是坐不住了。汉中胜利两个月之后,关羽进攻襄阳樊城。
没有刘备的授意,关羽不会私自用兵,这点不用质疑。孔明先生从此刻开始,消失了一段,直到白帝城才上线。军师应该是反对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
综上两点,可以简单概括一下:前面,刘备在汉中站稳了脚跟,蜀国已经没有后顾之忧。同时手握荆州,随时可以进取天下。
主公,此时千万不要着急啊,孔明肯定这样说了,汉中已是空城,需要时间恢复。然而刘备已经膨胀。膨胀过的人都知道。
二、 怎么打
孔明纵然无比正确,但是在公元219年,孔明才38岁。刘备时年已过58岁,怎么能不着急呢?
从219年的夏季攻势来看,刘备是联吴攻魏的。孙权佯装攻打合肥(另有别的算盘,上帝视角知道是作势);关羽攻打襄阳和樊城。
关羽不愧是战神,几场打下来,已经威胁到了魏国根本,邺城朝堂倍感压力。压力会传递,这孙权也害怕啊,知道关羽厉害,不知道居然这么厉害!
于是,魏吴不由得想到了一起,秘密联合,吕蒙白衣暗渡,荆州失守,关羽身死。
可惜,一代名将陨落,虽然化身成神,但再也摆脱不了正面和负面此消彼长的历史论说。
那么从上帝视角,在汉中稳定之后,应该怎么做呢?
1. 恢复汉中基础,威胁关中。
2. 大力提拔人才,锻炼之。
3. 派重量级亲吴人物进驻荆州,平衡关羽权力,让孙权有安全感。
应该怎么打呢?时机成熟,联魏灭吴。
曹操挥鞭南下,刘备战船齐发,美苏谁先攻下柏林,实力说话。
三、 夷陵之战
说了这么,才进入正题。
孙权这时候犯了个严重错误,一时头脑发昏,杀了关羽。好吃好喝软禁起来多好。
关羽死后,曹操厚葬之。无论从感情上还是形势上,刘备短时间不会再打曹操了。
关羽之死东吴也要有个说法,谈是肯定谈了。这很好谈吧,对孙权来说,毕竟蜀国实力还盛,打起来不好惹;而且实实在在地消除了关羽这个最大的威胁,夺回了荆州,得了大便宜。
但是人才啊人才,蜀国可能还是没有人才,总不能派孔明去谈,扣起来损失大了。结果是没有结果。刘备不甘心,思量了一番,准备了一下,决定伐吴。
孔明没跟去。伐吴是正确的,但是时机上有些不到火候,准备也不是很充分。关键是出师之名也没有考虑周全。
伐国之战,应该以天下为己任。打着为关羽报仇的口号,感情是够了,但是狭隘;正义性不足;激励感也不强。聪明人也不敢阻止,阻止给关羽报仇?仕途到此为止了。
回到本文开头,从白帝城到夷陵,正是三峡所在。
如果谈判能解决问题,刘备至少要拿到宜都(宜昌)。宜都,俯视江汉平原,地位堪比汉中,甚至更优越。李白“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从这里开始。长江刚刚从崇岭峭壁中出来,江面开阔,水流放缓,适宜训练水军,集结战船。周围有山林环伺,步兵进退有据。拿下这里,复图荆州,乃至东吴,就从容多了。对了,三峡大坝就建在这里,的确是大国重器。
孙权当然知道这点。决战在这里不可避免。
出川一切顺利,山里面能有多少守军,相当于清理岗哨。三峡内无法行驶大船,水军没有大用。一路打到秭归,士气盛大,兵分两路,沿江南北布防,江北兼防魏。
陆逊镇守猇亭,就一个字,守。蜀道远峻,水路激险,蜀军大型设备肯定是没有,水军更是不敢贸然出动。双方进入对峙。这一对就进入盛夏。
刘备陷入了两难。进无可进,退不甘心。热浪,江士兵锐气蒸发殆尽。水军渐渐不待在水上,跑到陆地上乘凉扎营,一懈怠就出现了战机。陆逊抓住时机反攻。
先是试探进攻,发现不是阴谋之后,果断全线进攻。火烧连营七百里夸张了,战线最多七十里。蜀军锐气耗尽,乍被攻击,士气瓦解,兵勇溃散。
昭烈帝饮恨白帝城,病逝。孔明重新上线。两年之前曹操也已经病逝。夷陵战后,三国进入稳定相持阶段,管理层总体年轻化。彼时,诸葛孔明42岁,孙权41岁,曹丕36岁,陆逊40岁,司马懿44岁。
五零版大有可为啊。
2024年2月18日摸鱼闲作,谢绝转载。
--
FROM 223.104.107.*
两千多字,一次性躲过了关键词,哇呜
【 在 opendoor 的大作中提到: 】
: 说说夷陵之战
: 从白帝城到夷陵,正是三峡所在。
: 正史中对夷陵之战(猇亭之战)的记载大而化之,给演义小说留下了想象和发挥的空间。笔者近两年实地行走了魏蜀吴以都城为起始点的完整闭环,简单的重新探讨一下夷陵之战的背景和意义。
: ...................
--
FROM 223.104.107.*
总体都挺好,尤其是结尾写的很妙。有一点值得商榷,联魏灭吴不可取,还是应该联吴抗曹,一个典型案例就是宋朝,联蒙灭金,最后自己也被灭了。
【 在 opendoor 的大作中提到: 】
: 说说夷陵之战
: 从白帝城到夷陵,正是三峡所在。
: 正史中对夷陵之战(猇亭之战)的记载大而化之,给演义小说留下了想象和发挥的空间。笔者近两年实地行走了魏蜀吴以都城为起始点的完整闭环,简单的重新探讨一下夷陵之战的背景和意义。
: ...................
--
FROM 120.244.138.*
从上帝视角看,四川和荆州交通不便其实就是两块不相干的地域,想合二为一建国在那个时代就是不可能的,丢失也是正常,否则荆州做大了也会脱离四川而自立。
【 在 opendoor 的大作中提到: 】
: 说说夷陵之战
:
: 从白帝城到夷陵,正是三峡所在。
:
: 正史中对夷陵之战(猇亭之战)的记载大而化之,给演义小说留下了想象和发挥的空间。笔者近两年实地行走了魏蜀吴以都城为起始点的完整闭环,简单的重新探讨一下夷陵之战的背景和意义。
:
: 大人物可能会冲冠一怒为红颜,也会卧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MI 8」
--
FROM 140.240.1.*
对完全没看过三国的我来说,只看懂了最后一句。。。
【 在 opendoor 的大作中提到: 】
: 两千多字,一次性躲过了关键词,哇呜
:
--
FROM 123.120.22.*
【 在 opendoor 的大作中提到: 】
: 说说夷陵之战
: 从白帝城到夷陵,正是三峡所在。
: 正史中对夷陵之战(猇亭之战)的记载大而化之,给演义小说留下了想象和发挥的空间。笔者近两年实地行走了魏蜀吴以都城为起始点的完整闭环,简单的重新探讨一下夷陵之战的背景和意义。
: ...................
re
--
FROM 117.136.100.*
历史和地理知识都匮乏的我
竟然耐心读完了
这真是一个很长的故事
你果真很会讲
哈哈哈
【 在 opendoor 的大作中提到: 】
: 说说夷陵之战
: 从白帝城到夷陵,正是三峡所在。
: 正史中对夷陵之战(猇亭之战)的记载大而化之,给演义小说留下了想象和发挥的空间。笔者近两年实地行走了魏蜀吴以都城为起始点的完整闭环,简单的重新探讨一下夷陵之战的背景和意义。
: ...................
--
FROM 73.13.160.*
宋就是吴啊
【 在 klbs 的大作中提到: 】
: 总体都挺好,尤其是结尾写的很妙。有一点值得商榷,联魏灭吴不可取,还是应该联吴抗曹,一个典型案例就是宋朝,联蒙灭金,最后自己也被灭了。
--
FROM 223.104.107.*
是这个理,刘备只放心关羽
【 在 zhangwei108 的大作中提到: 】
: 从上帝视角看,四川和荆州交通不便其实就是两块不相干的地域,想合二为一建国在那个时代就是不可能的,丢失也是正常,否则荆州做大了也会脱离四川而自立。
: 发自「今日水木 on MI 8」
--
FROM 223.104.107.*
前面都是引子 哈哈
【 在 qianyishi 的大作中提到: 】
: 对完全没看过三国的我来说,只看懂了最后一句。。。
--
FROM 223.104.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