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给KLBS作品集的点评
只是把点评集中了一下,省得挖出几年前的坟,别人觉得太怪异
其实还有好多篇没看完呢
【 在 zhuxiaozhu 的大作中提到: 】
:这水灌得走心了
--
FROM 114.250.182.*
我都一点没看过
连抖音都没有
都不知道什么叫短剧
等以后有时间看看去
现在实在是没时间
【 在 klbs 的大作中提到: 】
:偷得浮生半日闲吧,每天上班路上看看,不过看了两部后差不多也解毒了
--
FROM 114.250.182.*
我觉得能留在论坛这种古早地方的
都是怀旧又孤独的人
大家都渴望起哄,热热闹闹的
只不过有的人是看别人的瓜起哄,这样其实也容易误伤了一些人
有的人是自我起哄,比如就某个话题互相取笑一下,这种更可爱一点
【 在 klbs 的大作中提到: 】
:这个活动同时把四十和boy两个版面的情绪都带起来了,可能在水木灌水本身就有点文青的特质吧,要不然不会待在这么古董的地方。
--
FROM 114.250.182.*
优秀的短剧包括你上次说的那部吗
我可以收藏一下,有时间去看。
【 在 klbs 的大作中提到: 】
:短剧差不多是两分钟内讲一个故事,我看的是100集这种的,一集两分钟左右,最大的好处是不用申请放映许可证了,门槛极低,全部
--
FROM 114.250.182.*
对,得朋友多一点才起哄得起来啊
羡慕你和论坛这么多人都关系这么好
开心的时光总是短暂而美好
永远值得怀念
【 在 klbs 的大作中提到: 】
:在论坛被人友善的提及还是很开心的,不过也分人和具体事件,我们以前在老歌版经常互相起哄,因为很小众的版,都没什么外人,感觉
--
FROM 114.250.182.*
难的就是平衡
平衡好了
人生就无敌了
【 在 qianyishi 的大作中提到: 】
:我觉得大部分人都这样吧,只不过我在需要现实的时候能很现实;但会给自己一个理想主义梦幻的空间来平衡
--
FROM 114.250.182.*
哈哈,你这么柔软的
别人打你就像打在棉花团上
是他们被气坏吧
我也不会吵架
但喜欢和人辩论一些理念
但现在也不敢瞎辩了
因为有的人会生气
还是一团和气的好
要辩论就找熟悉的人辩
【 在 klbs 的大作中提到: 】
:也有吵过的,不过我吵架不行,被骂也不敢还嘴,主要是不知道怎么骂人。
--
FROM 114.250.182.*
嗯,学习你,好多帖子我也懒得看了
以前总是去找观点不一样的看
去辩论
发现这样做容易结仇
【 在 qianyishi 的大作中提到: 】
:我现在尽量找真人交流,跟假人说话可惜了那些时间。。。
--
FROM 114.250.182.*
不错,我先转寄收藏一下,无聊时去看
【 在 klbs 的大作中提到: 】
:对,链接发不出来,可以百度搜“租了个男友竟然是千亿总裁”,第一个就是b站的链接,不用缴费就可以看全集,算是我觉得演员不太
--
FROM 114.250.182.*
-
《文学世界里面的灌水与私信之二》
这篇写得很妙!
黛玉隐藏的性格都被你分析得头头是道。黛玉不如宝钗懂世道,确实吃了不少亏。宝钗能和黛玉交心,也源自彼此的惺惺相惜,一个善解人意,一个心思细腻。他们忘记本该竞争的立场,说明两人善良又大度,虽说两人人格最底层的追求不同,但不影响成为好友。这也是都是灌输时值得大家借鉴的,求同存异,尽量去发现彼此的优点。
《文学世界里面的灌水与私信之三》
这人物分析太到位了,简直丝丝入扣了哈。
不过写了三个长篇,居然结论是“私信”很重要!你是不是想对谁发私信一时找不到理由,哈哈哈。
非常同意你说的“和契合度高的人对话就是一种享受啊,对话本身也可以说是一种高回报的情绪价值了。 ”
大家都想找到和自己契合度最高的那个人吧,比如红楼里,唯有宝黛组是一双异类,这两人的对话才是真正的默契,宝钗组,黛钗组总是差那么一点点。
爱情三部曲:
这三部久仰大名,拷贝在电脑里好久了,都还没去看,我只能就你写的发布些点评了。
《聊天的艺术》
聊天艺术是到了论坛才发现的,以前很少和人聊天,别人爱聊的家常话题我都不感兴趣。不过论坛里,有很多有趣的话题和有趣的人。
从你的思考看,你已经把聊天想得很透彻了,你说的“体系“可能对应于“主题帖”,有些主题本身就结构独特,让人可以把比如“真心话大冒险“和“角色演绎”这类形式带到贴子去打开话题。
聊天的技巧,也是靠灌水在学习。比如你说的代入角色,换位思考这类,的确是最基本要注意的了。我最早来的时候,总把ID不当人,以为都是机器代码,也犯过很多不近人情的错误。后来才发现,原来每个ID背后都是“人”。
如果愿意学习的话,聊天技巧其实不难学会,但真正聊得来,还得是互相认同彼此的观念和思维方式。
《最幸福的事是和所爱的人一起复习爱情》
为什么对别人的故事开始读不下去?只想读自己的故事?
我想是因为古典小说已经几乎遍历了小说的最高境界,而经典的故事原型如果被解构到最底层,数量是会被用尽的,所以古典小说必须发展到现代小说,也就是摆脱上帝视角,让读者从古典的第三者视角,发展到现代的互动视角中。有太多这种现代性尝试,比如卡尔维诺《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主人公是读者本身,故事是读者去帮作者构建的。
爱情的话,这显然是更高层次的要求了。甚至可以说是形式决定内容,也确实和现代小说有点类似。这对于相爱的两人,要求很高。得有足够的精神容量,足够的人生趣味,足够的机缘巧合……当然,最关键的,必须有心才会去找到这种浪漫的形式。
《午夜的音乐是最迷人的》
这篇是全然感性的流露了,可能看了电影才能有更深刻地体会了。
不过还是被你写的句子打动了
——“我爱你,我也知道你爱我,哪怕在你说不再爱我的时候,我也仍然坚信不疑。”
当想到一个人时,是心酸,是微醉,是午夜的音乐,是沉沦的心事,是不愿清醒的梦……那就是这种迷人的感觉吧
【 在 klbs 的大作中提到: 】
: 哇塞,这么用心的点评,感动!
--
FROM 114.25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