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消失的上巳节
是生气写词的人太软弱了,想逆流又怕难
我们那儿发大水的时候,鱼塘都决口了,但是流出来的鱼还是会拼命逆着水流,可能是太想回家了。
【 在 suhangma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为啥生气?逆流而上太累了?
: 其实要想水向西流,换个地方,去大西洋,或太平洋的另一岸的地方,水就向西流了
--
FROM 120.244.138.*
小时候看过一个故事会,讲穷女婿上门的,现在就记得一句,里面有句说辞,你看我清清楚楚,我看你模模糊糊,这个就是说明了情感位置不同而导致的视角差异吧。
【 在 suhangma 的大作中提到: 】
: 好像又回到讨论起点了哈哈
: 需要和爱,那从另一个角度,是否是
: 一个不付出也要回报
: ...................
--
FROM 120.244.138.*
主要是后面还有,马上就说我愿顺流而下,依偎在她身旁了,感觉在说感情的事儿还是要顺势而为。
【 在 suhangma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是从诗经来的歌词吧,不觉得软弱,觉得已经很用力了
: 这和鱼离了水不一样啊,鱼是要没命的
: 人不会啊,最多痛苦到尽头,剥离了一部分自我,改变了世界观
--
FROM 120.244.138.*
我就是想的多吧。。
爱在日落黄昏前算是承上启下的一部电影,可以趁热打铁把第三部看了,第三部更现实一些
【 在 suhangma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这些讨论里可是把爱解构到各种细节和角度了
: 爱的位置差异,爱的实现途径……感觉你每个层次都想到了
: 可今天我看了那个爱情三部曲的《爱在日落黄昏》,男女主人公分开9年以后还是相爱,而他们也就是特别谈得来,整部电影都是聊天。这种算爱吗?一旦到生活鸡毛蒜皮里,就没法完整满足对方需求了吧,但第二部只拍了精神需求。
--
FROM 120.244.138.*
第一部是天作之合,第二部yy的成分更多一些,第三部争吵的戏多了才觉得好像婚姻就是这样的吧
【 在 suhangma 的大作中提到: 】
: 是啊,刻意勉强的都不会幸福,正好说到看那个电影了,电影里两个人好像就是天作之合,完全按照自己本来的面目,就已经是对方喜欢的样子了。但和第一部一样,还是只在一起了一小会儿,给人的是像电影般梦境的感觉
:
--
FROM 120.244.138.*
母亲还是不用太了解儿子,否则容易形成控制狂,影响他的幸福,你以后千万不要说你最了解你的孩子,那样会吓跑他的女朋友的。
女人了解女人一般都是阴暗面多一些,男的了解男人苦衷更多一些。
【 在 qianyishi 的大作中提到: 】
: 同理是不是只有女人才了解女人?
: 但我觉得也不尽然吧,比如母亲对儿子的了解会增进我们对男性的了解
--
FROM 120.244.138.*
哦,好吧,我错了我错了。。
【 在 qianyishi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不是用不用的问题,这是天然自然地就了解了。
: 没想到你也会有这些很概念和脸谱化的一些念头,为什么了解就意味着控制呢,了解也可以不用说啥啊,我又不是傻子我好好地跟人家女朋友说这个干嘛,我这人特别有边界感
: 另外,不得不说你对女人之间的了解也差得很多
--
FROM 120.244.138.*
等了十八年,终于结婚了,可能很多美好的事情都是在等待中在幻想中美化了很多,真正得到后并不是天天都很快乐。
【 在 suhangma 的大作中提到: 】
: 第三部看了一点,还没看完,一看到全是现实的婚姻,就不太想看了,等有空再看
: 哎,我就喜欢看做梦的部分
--
FROM 124.17.26.*
写帖子我基本属于傻写型,一想的多我思路就更乱了
【 在 suhangma 的大作中提到: 】
: 想的多挺好的哈
: 细致地把一个问题方方面面都考虑了
: 就不容易出错了
: ...................
--
FROM 124.17.26.*
哦,是的,十八年是导演展现在我们面前的真实,应该是第二次见面后马上就在一起了
没在一起就会幻想在一起后怎么样才能爱个够吧
【 在 suhangma 的大作中提到: 】
: 好像不是十八年,十八年的时候,新出生的两个孩子都挺大了
: 第三部是讲接受生活中的真实吧
: 也许重要的不是对一个人的爱,而是对生活的爱。可以爱着美梦,也可以爱着生活。
--
FROM 124.1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