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50为啥不讨论延迟退休?
理论上,这一代在岗的,都已经从现收现付制转向了积累制,
个人都是自己积累给自己发钱,但是现实运营里,还是寅吃卯粮,转移支付,当下的年轻人养当下的老人,严重依赖人口结构。
以前讨论过几轮开源的问题,最后的结论大约是用国资兜底,这也是社保基金收取红利制度的由来。
预期寿命和退休年纪的问题是普遍问题,全世界会对标的,大家不用太担心。本来50就退也是太早了点,赡养年限过长。
要紧的倒是空账问题。好在养老金覆盖并不大,真正的结构性问题还没那么突出。
【 在 Maccc 的大作中提到: 】
: 别的版讨论的比较清楚了吧
: 1、先算自己的亏空:
: 推迟退休而多交的养老保险费+少拿的几年退休金
: ...................
--
修改:halfhalf FROM 61.48.215.*
FROM 61.48.215.*
否极泰来,问题都是糟到顶然后才会反转的。
有研究说决策机制是实践导向,其实就是试错机制,多错错就离对不远了。
靠社保生活不抱期待
-----
这个吗,具体情况具体对待。没有实现完全统筹,所以地域差别是比较大的。一线比如京沪,平均社保大约能替代社平工资的4成吧,这也一直是一个制定标准的软性约束条件。
我大致翻看过过去这些年的沿革。吃饭是够了,但是有质量一点的话,是不行的。
其实最失落的应该是高薪族。收入普遍是社平三倍以上,但是退休金被无限压制到不超过社平,也就是说这部分人的收入会缩水到原来的三分之一以下,算起损失差距,远大于平均收入及以下人群。
【 在 Maccc 的大作中提到: 】
: 从这两年的医保用药目录来看,我对未来退休后靠社保生活不抱期待了。。。
: 哈哈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13 Pro」
--
FROM 61.48.215.*
要时刻对未来有憧憬
----
这句和刀哥那句不能指望社保同时正确哈
【 在 vv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还是挺期待的,要时刻对未来有憧憬,不然多没劲啊~
:
--
FROM 61.48.215.*
我也憧憬,领到多少岁算够本哈哈
有个朋友自己交社保,开始领退休金,告诉我说,交了200W+,算起来,只有活到90+才能勉强收回本金,所以她打算好好保养身体,为回本奋斗
【 在 vv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还在憧憬退休金中。。。
:
--
FROM 61.48.215.*
自信,必须的。
【 在 Maccc 的大作中提到: 】
: 算算自己这些年缴的税,就觉得胸前的红领巾更灿烂了呢哈哈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13 Pro」
--
FROM 61.48.215.*
职工个人部分来说,是很划算远超商业保险的,回本很容易。
但是实际上如果雇主部分也自己交,而且选择的低水平参保的话,回本周期就是我朋友那款有生之年不一定系列了。企业统筹部分过高,是很沉重的一个经营税。
【 在 vv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瞎操心的替今年60岁退休一直交3的男人们算过一次,他们大概需要活到79岁,不过没有计入60岁之后的复利。。
:
--
FROM 61.48.215.*
北京92年10月开始按顶格一句算下来的
-----
视同缴费这部分是块奶酪,大福利,你能用起来很机智呀。好像是92-98?
你算过的话那会比较准,我没有具体算过
【 在 vv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那个就是按照企业和职工一起交的钱算的。。感觉不太应该需要30年,3已经是封顶的交法了,而且我还没有计入视同年限,直接从北京92年10月开始按顶格一句算下来的,不过我是按百分之六的复利算的,实际应该比这个高点。
:
--
FROM 61.48.215.*
这部分就是一笔糊涂账,不只是双轨制,简直是多轨制。并轨并得也是不清不楚的。
事业单位包括央国企,要么预算单列走财政,要么走企业年金自筹,都把嘴伸到职工这个池子里,交钱的人少,吃饭的人多,还苦乐不均,根本算不清楚。
【 在 vv 的大作中提到: 】
: 北京是92年已经有社保了,体制内一直到14年,体制内的不会算,他们的视同缴费系数好像跟单位级别挂钩,搞不清楚怎么定的。我有个同事是西安一个事业单位跳出来的,他早就跑到北京上班了,但档案一直在原单位。。到退休时候审档案,直接给他算成14年前都可以是视同,跟社保重了,然后让他自己选退哪一部分,他就选着把社保退了几年,说他们原来那个单位的级别很高,算视同会更加高。
:
--
修改:halfhalf FROM 223.104.41.*
FROM 223.10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