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以前日子真实凄荒
我嘴硬,我耍赖,无法反驳啊,哈哈,但是你总得先去找一本贾平凹的自传看看里面写的是什么吧,单凭一个书名《我是农民》?你看了书会觉得自己无地自容的。
【 在 MidNiter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只是举出来他自传这个东西,说明他对自己的农民身份认同显然跟你前贴说的不符,不知你凭什么在前面某贴说得那么坚定。
: 如果没有依据的坚定只能叫嘴硬,然后说错了不承认东拉西扯,叫耍赖。
--
FROM 223.88.179.*
你厉害,我认输,一败涂地。求求你了,去看看这本书吧,我羞愧难当,不敢再回帖了。
【 在 MidNiter 的大作中提到: 】
: 是你不会无地自容吧?无他,脸皮厚而已。
: 他的自传是《我是农民》,至少他没有如你那样,使劲地说自己家庭不是农民出身,他自己也不是农民,他在说自己的农民属性和那段生活的农村属性,但也有非普通农民的特点。这些经历是他的作品和思维有农民气息的根源。
: 你大放厥词是不是有点武断?他的作品难道是以一个城市人的身份和带入感来写农村?
: ...................
--
FROM 223.88.179.*
您讲的其实还是很真诚的。
他女儿的事情就不再议论了,对于一个作家,有争议是好的。对于公开发表的作品,争议和嘲笑是读者的权利,哪怕只读了一句。
农民这个话题比较沉重,至少对我是这样。以前的沉重感来自目睹和体验的应时劳作,后来这种沉重感似乎变成了田园的味道,因为我后来回到村里,更大的沉重感变成了整体衰谢。
作家笔下的农村和农民,各自会表现出一个面,大部分人可能仍然需要一种横向的连接使得更全面。一方面是因为为大众熟知的主流作家,主流作品,大都来自一个地域;另一方面,侧重表现的内容有所不同。不再举例和展开了,我们讲的是贾平凹,就说贾平凹。
贾氏一直是一种观察者的视角来写农村和农民,无论在小说还是散文中,都是如此。他并没有或者无法将自己融入进去。这一点我们可以对比一下同时陕西作家的路遥和陈忠实,他们的主体融入就强烈很多;或者再对比一下我们同样熟悉的鲁迅,先生无形下更广义的赋予了多层次的感情,这点却和贾氏写城市特定群体的废都有共通的地方。
就简单再讲这么多。
【 在 MidNiter 的大作中提到: 】
: 别没实质内容,整天斗嘴空对空绕来绕去。那个书的内容网上是可以看到的。
: 这个讨论线程的中心,就是他作品里充斥的农民思维、农民趣味和农村气息,以及他的自传可以印证的这些东西的来源。
: 所以,你一直在拼命撇清贾平凹跟农村和农民生活的无法割裂的关系,而他一直在跟农村套近乎。他是骗子冒充还是你在胡扯?
: ...................
--
FROM 223.88.179.*
好的好的,我是个捣糨糊的。
【 在 MidNiter 的大作中提到: 】
: 贾平凹也好,路遥、陈忠实也好,都以农村题材为主。
: 他们都是作家,都不是纯粹的农民,但是都对农村有切身的体验。
: 他们写作的时候,某种程度上都是观察者,同时也都有很强代入感。
: ...................
--
FROM 223.8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