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归来吧归来吧
琼瑶写的有不少是有自己的影子,特别是早期的小说,我也考虑过你说的这个问题,所以就会特别关注她的创作动机,来源于真实事件的会好很多,再好的写作技巧都高不过时间的真实,如果是纯虚拟的故事我也会先看她在创作过程中的思考,再决定是否要开启一场新的阅读之旅。
【 在 suha2046 的大作中提到: 】
: 人物发展有巨大的随机性
: 世界名著往往是把人物往 恶 的发展方向写,比如《月亮六便士》,只觉得主人公越来越恶,越来越恶心。如果有纯善的人,在名著里,一定是配角。
: 而那些把人物往纯善方向写的通俗小说,比如武侠和言情,写的恶人通常也是为了突出主人公的善,就像好莱坞类型片,模式化和刻板化太严重。
: ...................
--
FROM 223.104.41.*
论名句和深刻性,当然是张爱玲,从世俗的情感来说,还是琼瑶更接地气,琼瑶写的故事都是我们身边时常发生的,看琼瑶也是在看我们自己,三毛则活的比较潇洒。
【 在 suha2046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琼瑶的剧看了好多,文字没看过
: 但三毛和张爱玲的看过一些,虽然印象也不深了,你觉得这几个言情作家里,谁写的更好一点?
:
--
FROM 223.104.41.*
这么说是的,不过她写的自传就充满了不少传奇,比如有一次,他们一家被日军围着搜身,都搜遍了,以为没事了,没想到有个日本兵都走了又折转回来要把她的妈妈抢走,一时间三个孩子不是把妈妈的腿拉住,就是把胳膊拉住,日本兵我们知道都是很残忍的,眼看着要拔刺刀呢,没想到有个戴眼镜的日本军官走了过来,把那个日本兵喝止住了,还温和的安慰了几句,最后还感叹的说他也有两个孩子,大的也就和当时琼瑶那么大,谁能想到,电视剧都没有这样的剧本。
后来逃亡广西的途中,遇到国军的一个辎重连的连长,这位连长也是好心人,看到他们一家衣衫褴褛的样子,就说跟着他一起走,还把琼瑶拉到他的马上带着一起走,这是多少少女幻想过的英雄情节啊,后来无数的少女英雄梦可能都和这一幕有一定关系。
她的两位弟弟是两个挑夫挑着跟着部队一起走的,后来因为日军的一场空袭走散了,因为这场事故险些让他们一家家破人亡,没想到过了一周,还是这位连长,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岁月里,不仅帮他们找到了孩子,还意外又和他们重逢了,谁能想到。。
【 在 suha2046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倒是觉得琼瑶没有张爱玲接地气
: 琼瑶的故事,充满理想主义色彩,比如那些促使主人公分离的事件,得病,失忆,同父异母,有违伦理之类的,都是极小概率事件。才子佳人的人设,包括各种意外坠入爱河的设定,也有玛丽苏之嫌。
: 张爱玲的现实主义色彩更浓重一点,但总觉得压抑。
: ...................
--
修改:klbs FROM 223.104.41.*
FROM 223.104.41.*
对,能把故事讲好的作家也不是很多,所以她的小说主要是在讲故事,不像张爱玲,会有非常多的名句被人传诵。
【 在 suha2046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个年代的人都有逃难的经历吧,你们家爷爷奶奶辈不也都是这么逃难过来的吗
: 琼瑶是逃难中的幸存者,她的命很硬,情感很外露,因为她被老天眷顾了,大概率也不是什么创伤人格,所以底色鲜亮,写的东西全是浪漫主义
: 在80年代是大热的女频先驱,就是现在没什么人看了
: ...................
--
FROM 223.104.41.*
张爱玲就羡慕过琼瑶的高产,但是琼瑶几乎在所有有后记的小说里面都说过创作的不易,创作的动力,动机直接决定了表达欲望,如果不把这个动机和动力的源头搞清楚,五十多部小说确实无从读起,感觉都差不多似的,读者是这种感觉,作者其实也差不多,作者也是有瓶颈的,这个在她写匆匆太匆匆的时候表达的很充分了,她说那个时候她也觉得再写下去也没什么意思,感觉大家对她的印象也就那样了。这时她收到了一封信,是一个读者写给她的,希望她能用她的笔把这位读者的爱情故事写出来,随后还寄给了她五百多封他和昔日恋人的信,也是这位读者的支持,让她觉得又充满了力量和写作的使命感。
在最早的时候,她的初婚丈夫就嘲讽过她,说她写的不过是糊口之作,根本不可能成为传世作品,后来她才领悟到,写作之所以为写作,只是在于那一刻我想写,我有倾诉的欲望,为什么一定要用传世来限定自己呢。
【 在 suha2046 的大作中提到: 】
: 她在文学上的问题可能是故事节奏太快,起伏太突兀,人物太刻板,对话太戏剧,一腔热血有点过头。
: 张爱玲在文学上的问题是 暗黑有点过头。
: 各有各的受众
: ...................
--
修改:klbs FROM 124.17.26.*
FROM 223.104.41.*
那看站在哪个立场上了,站在作者的角度来说,她能还原生活的真实并有所提炼就已经很好了,至于是不是对读者有好处,我个人觉得这并不需要作为第一考虑的因素。
【 在 suha2046 的大作中提到: 】
: 写作不需要传世,有人看就已经很好,特别是畅销书那得是多少人看过。
: 但对于作品,每个人都应该提出真诚的批评意见,比如张爱玲,她的语言确实很独到犀利,但是她那些关于婚姻深刻而悲观的语句,也在潜意识里影响了很多人,比如红玫瑰白玫瑰之类的,这种影响真的对人很好吗?
: 就像我们需要批判奶头乐,也需要警惕娇态的观点,任何时候都更客观一点,对生活才更好。
: ...................
--
FROM 124.17.26.*
站在作者角度不影响我评价作品啊,理解了作者的思路后,那么是可以达到某种精神对话的效果,写的不行的当然要挨板砖的,就像我们在隔壁版一直批评哈利波特一样。
【 在 suha2046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为什么要站在作者的立场来读书?作者一个人的立场是有限的,不可能一个人就是上帝,照顾到所有立场。
: 我们不应该作为读者,对作品提出认同或批评嘛?这样才有利于全面思考和正确生活啊。
: 我特别喜欢看别人批评各种作品,看每个人立场和屁股有没有太歪,我最好有人把我写的东西大批特批,这样我会知道问题在哪里
: ...................
--
FROM 124.17.26.*
我对曹雪芹倒不是很感冒,我只对黛玉的原型会有一些期待。琼瑶是因为她本人的关系才集中看的,以前看过她的鬼丈夫,虽然剧情很好看,还没有对她本人的经历感兴趣,总觉得她对我而言是很老很老的人,很遥远。
【 在 suha2046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越了解作者,越不可能真正客观的看待作品,因为你加入了情感滤镜
: 作者本人和作品应该绝对隔离。
: 就像红楼梦有名了,大家都去研究曹雪芹,分析出一堆有的没的,导致现在批评红楼梦的人已经不多了,哈哈,我在知乎还是能看见一些,正反观点我都喜欢看。
: ...................
--
FROM 124.17.26.*
比经历的话,她要比张爱玲更坎坷,更曲折,人生的完成度也更高,张爱玲在五十年代后就没有特别好的作品了,琼瑶则一直写到八十岁,还珠格格可是她在六十岁高龄的作品,没有充沛的情绪是很难完成的。比爱情,张爱玲只有一段虐恋,三毛为情而死,琼瑶也为情所困,zs,但是经过初恋,初婚,离异,又迎来第三段感情的惊天大逆转,突破世俗,突破自我,终于抵达爱的彼岸,不管是感情经历还是写作的热情都是另外两人没法比的。
曹雪芹的个人生平没有多少和书中的人物相贴合的,我也不喜欢牵强附会去考证,除非有实证的东西。
【 在 suha2046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喜欢红楼梦不是比喜欢琼瑶作品多,为什么反而对琼瑶感兴趣,而不是对曹雪芹感兴趣?
: 琼瑶,我就感觉是个很勤奋很正常的写作者,也没什么人格创伤,写的东西都是天真浪漫的。她的经历也比三毛,张爱玲这些女作家平常许多
:
: ...................
--
FROM 223.104.41.*
不像,1727年曹家就被抄家,曹雪芹才12岁,所以这里面写的感情故事不大可能是他自己的,康熙1722年去世,曹雪芹才7岁,所以这个元妃省亲的故事不像是他家发生的,他自己也承认是他拿着一本风月宝鉴魔改的作品。
【 在 suha2046 的大作中提到: 】
: 曹雪芹写的不都是他家的事吗?他才是和文本贴的最近的作者吧
: 不过红学太庞杂了,一般人也是记不清那么多草蛇灰线,太细节太细腻的东西我也没耐心读
: 琼瑶只是感情外放吧,论人生经历,怎么可能比张爱玲和三毛更曲折。她的几段感情也没有特别奇特,慕强,所以喜欢老师,喜欢给他事业提供助力的。
: ...................
--
FROM 223.10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