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归来吧归来吧
关于琼瑶是不是恋爱脑这个问题,我问了ai,发现有正反两种观点,争议很大。如果只看底层行为逻辑,她基本不算恋爱脑。
反倒是张爱玲,几百个网页都支持 张爱玲才是恋爱脑,是在感情上无限付出的那一方。
哈哈,是不是完全意想不到?我是直觉判断,注重现实和自我利益的人,基本不可能有太恋爱脑的。
【 在 klbs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看过琼瑶的也就十本左右,大概占20%吧,包括还珠格格,从原著的文本来看,生存占了很大一部分笔墨,更别说还有很多母子情的描述,爱情在她的笔下总是充满了曲折,妥协。。
--
FROM 114.246.239.*
前面你说的不正是体现她的独立性,不恋爱脑吗?
zs那个也许是冲动式表演呢?真想死怎么会死不掉?
现实难道不好吗?真的都像她书里的女主角那样,整天情绪起伏那么大,整天哭哭啼啼,她能写出作品吗?
【 在 klbs 的大作中提到: 】
: 有两面的,有世俗的,还有感性的一面,一个人带娃去台北租房子,没有在婚姻里折磨彼此,在那个年代还是非常勇敢的。更别说之前为爱zs的了,爱上一个大自己二十多岁的老师,老师也很穷,怎么也不能说她是再现实不过的人
:
--
FROM 221.217.24.*
所以琼瑶非常独立,果敢。她一旦清醒某个人不是对的人,马上就带着孩子离婚了。
反而是最理智最疏离的张爱玲,因为从小缺爱,倒是爱的特别卑微。那种清醒的沉醉,清醒的知道那个人非良人,还是像救命稻草一样抓着。
【 在 klbs 的大作中提到: 】
: 和她相比,我也不可能为爱zs,那么小带一个孩子一个人过,还没有正式工作,需要非常人的勇气。
:
--
FROM 221.217.24.*
没有爱不将就,这是恋爱脑吗?
恋爱脑不得是非常深情与专情?她在发现现实问题后选择不爱了,就一点也不恋爱脑,那种不管不顾,无止境的付出才是恋爱脑。得到不叫爱,付出才叫爱。她及时收回付出,甚至也不怕对孩子造成影响,说明她没有在爱她前夫,爱孩子也爱的相对没那么有牺牲性,她更爱的是她自己。
爱自己的人怎么能叫恋爱脑,不过恋爱脑已经是个贬义词了
【 在 klbs 的大作中提到: 】
: 恋爱脑也是有两面的,不是一直爱爱爱就是恋爱脑,没有爱不将就就是恋爱脑,为了孩子有一个完整的家则是现实脑。zs有两次,每次都是昏迷了七天,昏迷七天很难想象是在表演。
: 现实没说不好,只是说她同时兼具了现实和理想的两面,既体现在生活中,也体现在创作中,生活中总是要低头的,可是真的浪花来了也是想拥抱的,创作也是这样,需要有大量的情绪铺垫,还需要解决很多问题,才能点燃爱的火花。
--
FROM 221.217.24.*
有一种说法是作家永远不可能像一般人那样直接感受生活,总归是以第三者视角来审视生活。
当然,这种说法也是片面的,因为生活有很多面
张爱玲极其缺爱,从小到大爱而不得,无比敏感,所以无时无刻在写现实的悲凉与无情。她要是陷入那个世界,是要冻死人的。特别缺爱的人,应该会和张爱玲有共鸣,只是张没有提出治愈的方法,就像伤痕文学,只揭露了伤疤。
对爱情有美化与理想化想法的人,更能与琼瑶的文字共鸣吧,如今读者应该是少之又少了
【 在 klbs 的大作中提到: 】
: 看张爱玲的从一开始就能感觉到一股悲凉,总是给人一股疏离感,可以投入却无法陷入,张爱玲知道所有的事实,也知道很多的爱的道理,但是她太通透了,所以她没法融入到人物中,为人物悲而歌,读者只能感受到她俯视的眼神。而琼瑶则几乎是在用生命在写爱情,写的那么奋不顾身,那么忘情忘我,有时会显得有些傻,有时又显得糊涂而又执着,让读者都忍不住想钻到书里去帮忙。
--
FROM 221.217.24.*
重情重义是对所有人以同样的标准对待,才能叫重情重义。
如果只对特定的人,以获取爱为目的,这不叫重情重义,最多叫为爱疯狂。
特别是“义”字,是很多打着爱情旗号的人,领略不到的精神。
比如琼瑶和前夫离婚,她感觉前夫不理解她,但她写作出来是否有一面之词之嫌,因为前夫说的大部分也是事实。重情重义的人,不应该为自己做这么多辩护。前夫的不理解,并不是多么严重的错误。可以选择分开,但没必要指责。
【 在 klbs 的大作中提到: 】
: 有的人一辈子没有谈恋爱,也可以叫恋爱脑,恋爱脑不一定要处在爱情中才是的。恋爱脑也不一定就是贬义,也可以说是重情重义,恋爱脑可以不在乎现实利益,但是不代表在感情的世界里面就可以任人欺负,任人摆布,付出不仅得不到尊重,得到的却尽是冷嘲热讽,琼瑶的前夫说要不是他天天上班挣钱养家,哪有她的写作空间,还说就是因为她天天写写写,他就只能去上班,要不然他也可以成名成家的,他还是台大外文系的高材生,琼瑶就说,那好吧,我不占你便宜了,我自己出去租房子,你一个人自由自在,也可以有空间有时间搞创作了。
--
FROM 221.217.24.*
我感觉你对琼瑶的滤镜比较浓,只看到了她好的一面,可能是因为你刚看,不像张爱玲看得时间久了,已经让你退去了滤镜。
我昨天睡前看了会儿 《小团圆》,晚上梦着梦着,开始还是民国场景,后来竟然成了两支革min军对垒,我一路拿枪在狭窄的室内与楼梯间与敌人周旋,惊险回到我军阵营后,去热闹的大街看戏,以为能找到熟人,但人群里完全没看见。然后又去阁楼找书,在暗室居然找到一套熟人写的书,可名字被藏在非常不起眼的地方,封面上只有编辑的名字。
【 在 klbs 的大作中提到: 】
: 作家也受到时代的限制,张爱玲所处的时代注定很多事情都是无解的,琼瑶则正处在tw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的时期,再加上她的苦难经历,一腔热血,还有她良好的传统文化修养,至少她是想要冲破困境的,而社会也提供了一定的可能和合理性,所以看她的文字,总能给人一种温暖和希望的感觉,哪怕有些小说是以主人公死亡或离去为结尾,也能给读者无尽的想象。
--
修改:suha2046 FROM 221.217.24.*
FROM 221.217.24.*
所以恋爱脑是个贬义词,恋爱脑只对一个人或两个人的心灵有用,在更大的世界中,面对更复杂的矛盾时便显得羸弱。
琼瑶不是恋爱脑,张爱玲才是。胡兰成对她够不好吧,她还给他寄很多钱,一直把他放在心里。
【 在 klbs 的大作中提到: 】
: 前夫下班就去赌场,经常夜不归宿,有一次说要痛改前非,说要给她过生日,结果到了晚上九十点钟,才在赌场被人寻回来。自尊心又特别强,又看不起人,还打过她好几次,我不知道需要怎样的恋爱脑才能委屈求全。。琼瑶离开后,他又结婚了,还真的变好了,也不赌了,也不再做文学梦了,日子也越过越好了。恋爱脑只在对的人面前才有意义,遇到错误的人还不撒手,则只能害人害己。
--
FROM 221.217.24.*
自传体小说只能是有作家的影子,但更多是加工
就算是自传,其实很多与真正的事实,还相差比较远
【 在 klbs 的大作中提到: 】
: 小团圆找时间看看,这部小说有点意思,和窗外一样,也是一部自传式恋爱小说,我之前看的张爱玲全集好像都没有这本书,和窗外也有区别,琼瑶是从窗外出发的,而张爱玲是功成名就后写的小团圆。
:
--
FROM 114.254.0.*
这倒让我想到了刘慈欣写的一个故事
地球人被更高维的恐龙饲养作为肉禽,有一个教古典文学的老师被允许一些特权,因为他教的文艺古诗,让他的学生肉质吃起来更好。
你看你写的,
肉质需要文艺,爱情也需要文艺,哪哪儿都有文艺的影响
【 在 klbs 的大作中提到: 】
: 琼瑶的前夫有一点拐杖的意义,在合适的时间段,刚好填补了琼瑶的感情空白,他们之间在文字层面,情感层面并没有太深的基础,她的前夫问她谁是你心中最重要的人,她说她不能撒谎,她的答案只能是她的初恋老师,这句话像根刺一样,始终横亘在他们的关系中,无法逾越。
: 琼瑶和她的老师是有很美好的文字交流的感受,琼瑶把她的心事,她的烦恼,她的所见所思,都写在了她的周记中,而她的老师总是能给出很长的点评,那种文字宠爱的感觉让她始终无法忘怀。
: 胡兰成第一次读张爱玲的文字就迷住了,费劲周折才见到她,两人一见如故,第一次见面就谈了五个小时,对一个人文字的欣赏,理解,接纳乃至捧在手心里呵护的感觉是对一个作家最大的安慰和精神奖励,平鑫涛第一次读琼瑶的窗外,就写了7页的长信表达了他的喜爱和欣赏之情,还提出了很多修改意见,在以后的岁月中,平鑫涛几乎出版了琼瑶所有的书,他既是出版人也是经纪人,文字知己之上才是人生伴侣,直到平鑫涛最小的孩子满了18岁后,也就是平离婚三年后,他们才结婚。
: ...................
--
FROM 114.2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