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昨天股版十大那个化学实验还挺有意思的
钱老师好久不见啊。
特快有个帖子说这事儿了
newsmth.net/nForum/#!article/NewExpress/41986100
【 在 qianyishi 的大作中提到: 】
: 但是我看里面的参与者有好些都没看懂或者说都没仔细看,但还特别自信言之灼灼地在喷,估计是一些只感兴趣屁股不感兴趣事实本身的。
: 好吧,我觉得那个实验其实说明了言(一致性评价过关)和行(每次做出来的药品),弥补这之间的差异依然任重道远。。。
--
修改:Myarmor FROM 125.33.201.*
FROM 125.33.201.*
我是支持集采和仿制药的。
药物的有效成分就是那么一两种化学物质,哪有什么差别。
扯什么辅助成分之类不是与中药所谓的君臣佐使一样?
按咱们国家现在的工业水平,造假恐怕比生产真的东西成本还高。
对于出现的不合格药物,追责相关药厂和监督部门就是了。
【 在 qianyishi 的大作中提到: 】
: 盔甲君,别来无恙
: 去看了眼这个帖子,又有点儿想乐
: 里面只看到一个有效信息
: ...................
--
FROM 125.33.201.*
杂质含量不合格不是没可能,
但与其说是精度问题,还不如说是小作坊控制不严。
制药的精度对于今天的国内正规厂家哪儿还会是个事儿,
又不是芯片那样的几纳米。
【 在 qianyishi 的大作中提到: 】
: 大方向上集采和仿制药都不错
: 但你这里提到的比如辅助成分和君臣佐使还是不一样的。另外单一成分西药里最主要的是杂质含量,跟辅助成分关系不是太大
: 另外,这里的问题不是造假的问题,是技术水平和整体生产水平的问题
: ...................
--
FROM 125.33.201.*
这几个过程缺乏客观的标准,
纠结它们没有多大意义。
什么事物都要讲费效比。
【 在 klbs 的大作中提到: 】
: 没你想你的那样简单,辅助具体成分是不会公开的,辅助材料直接影响药物的代谢过程、峰值到达时间和药效的持续时间。
:
--
FROM 125.33.201.*
1小时到达峰值和2小时到达会有优劣吗?
同样的剂量,持续时间与单位时间浓度必然反比,怎么确定哪个更合理?
【 在 klbs 的大作中提到: 】
: 最简单的布洛芬,这药吃一粒药效标定是管12小时,但是不同厂家是不一样的。药物峰值到达时间是可以测出来的,很清楚。
:
--
FROM 125.33.201.*
我没说哪种药是1小时到达峰值,哪种是2小时到达啊。
我们谈论的是一般情况。
对于你非要说的止痛药,那如果是仿制药更快到达峰值,
你是不是又会指责仿制药持续时间不够?
而且不是本来就有一致性要求?
如果达不到,又不是找不到问责部门。
【 在 klbs 的大作中提到: 】
: 当然有,如果对于止痛药,病人需要在半小时甚至在更短的时间内就能达到止痛效果,峰值时间当然是越快越好。
:
--
FROM 125.33.201.*
钱老师,我一起回了。
麻药的例子,指出是哪家的药品了吗?
如果没有具体指出来,而就是一个口号,
那最善良的估计也是起哄。
集采肯定是保证了药企的利润了的,
不是有俗话:杀头买卖有人做,亏本生意没人干。
利润多并不会提升具体制药人的工作认真程度,
例如金融行业对比科研领域。
我们大家都知道,药物的暴利实际流入了哪些人的口袋。
事后追责本来就是惩前毖后。
在送检批次和后面生产批次统一上,
原研药和仿制药难道不是有同样的问题?
改变生产线不需要成本的吗?
攻击仿制药是打错了靶。
只要做好监督和追责就行了。
费效比才是永远的核心。
【 在 qianyishi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里面的情况很复杂
: 比如说那个麻药的例子
: 一致性评价时送检的那个样品没问题
: ...................
--
FROM 125.33.201.*
mgc,见附件
【 在 qianyishi 的大作中提到: 】
: 看来不具备一定专业背景有些确实不好说清,我试着通俗化一下看看能否达到
: 麻药的例子,我估计内部材料(类似于内参吧)应该会有,但给新闻媒体的话可能就不方便明说了,这里面涉及的东西还蛮复杂的。
: 集采是否保证了药企的足够利润,这个对原研药企来说应该是没有了吧不然不会集体躺平。对国内药企来说,也可能会出现赔本赚吆喝的情况,类似于互联网企业初期占领市场那种烧钱模式。
: ...................

--
FROM 125.33.201.*
集采只要求60%-80%.
这个比例并不高。
如果比例更低,甚至不要求,
参见韩国医生罢gong事件,
会发生什么事,很容易想象。
【 在 qianyishi 的大作中提到: 】
: 看来不具备一定专业背景有些确实不好说清,我试着通俗化一下看看能否达到
: 麻药的例子,我估计内部材料(类似于内参吧)应该会有,但给新闻媒体的话可能就不方便明说了,这里面涉及的东西还蛮复杂的。
: 集采是否保证了药企的足够利润,这个对原研药企来说应该是没有了吧不然不会集体躺平。对国内药企来说,也可能会出现赔本赚吆喝的情况,类似于互联网企业初期占领市场那种烧钱模式。
: ...................
--
修改:Myarmor FROM 125.33.201.*
FROM 125.33.201.*
剩下的40-20%不就是选择权吗?
如果100%选择权,事实必然演变成患者根本没有选择权。
韩国医生罢G事件刚刚发生。
下面这句话意思是这就是个利益问题?
那就直接谈利益即可,不要说其它理由。
: 比如你不能用科研工作者的情怀和奉献,来要求外卖骑手不能有每单多赚几毛钱的冲动
【 在 qianyishi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说的是集采占比
: 我说的是集采地板价以及没有选择权
--
FROM 125.33.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