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呼啸山庄》曾呼啸而过
我感觉我们理解的理性,依然不在一个维度。
理性中确实会带上自我价值观的烙印,但更多以客观,逻辑,推理为思维方式。越理性,越要抛弃自我立场,把“我”从这个世界摘除出去,不然所有的对错都成了立场之争,毫无意义。
感性就几乎全是涉及自我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我”无处不在,太感性的人看问题不够客观,讨论任何问题都防御性太强,因为说什么都容易让他联想到他自我的立场和利益,相反,理性的人可以非常接受抬杠与自我批评,因为有个相对公正的大多人都认同的“道”的存在。
【 在 klbs 的大作中提到: 】
: 哈哈,理性也是在为人类的私欲服务的,衣食住行还是得靠理性。当生存危机来临的时候,理性应该是压缩自我的,大发展的时候,理性也可能会扩张自我的边界,以获得更大的自由度。
--
FROM 221.217.24.*
我又读了几遍,才发现,你说的理性是为现实目的服务的,是带有功利主义色彩的理性,并且这种目的非常个人化和实际化。
但无论是哲学上的理性,还是理想化的理性,都不仅仅是单纯服务于现实的工具理性,理性中也有诗和远方。只有抛弃更多的个人欲望,才能更接近真理,哪怕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真相和真理,但企及的手段都是我说的那种”去我“的过程。
【 在 klbs 的大作中提到: 】
: 如果是针对个人来说的,就没法抛弃自我谈理性吧,毕竟左脑右脑都是要一直跟我一起生活的
--
FROM 221.217.24.*
理性当然要为现实服务,但如果把现实中自我价值因素过多代入理性,就不可能做到相对理性。理性首要就是排除自我立场设限,如果屁股影响脑袋,那还理性的起来吗
【 在 klbs 的大作中提到: 】
: 说实在的,排除个人因素,理性很多时候也是要为现实服务的,脱离了现实的理性是什么呢,如果说是真理,也是来自实践,最终也是可以被用来服务于实践的。
:
--
FROM 221.217.24.*
理性必定是以利益最大化为考虑准则的,
所有经济理论和模型都以理性人为前提假设。
只是理性人能认识到不同层次的策略和行为,对应到不同层次的利益分配。对同一件事,理性人可以站在自我,他人,社区,国家,地球,宇宙各种无尽的层次上考虑问题,考虑各种利益分配。
做任何事情的意义,也可以从任何角度去分析,不只想到自我,越穷尽各种可能性,人才能越理性。
【 在 klbs 的大作中提到: 】
: 如果一个人在不伤害他人且尊重世俗道德的前提下,以利益最大化为目的的理性也没什么。普世的理性当然是需要追求的,比如我们做一件事情的意义,收入只是我们考量的一个因素,有的时候并不是最重要的因素。
:
--
修改:suha2046 FROM 221.217.24.*
FROM 221.217.24.*
人的终极力量其实来自于感性
就像我说的理性人最核心的内核是感性的
可能感性人更看重过程,而理性人更注重结果
在利他的感性中,有很多因为缺乏理性的支撑,而导致最终失败。比如,三体里对人类有最伟大情感,最无私奉献的程心,最终还是会导致地球人的危机。
【 在 klbs 的大作中提到: 】
: 其实感性也不完全是自我的,也可以有普世的感性,或者利他的感性。
:
--
FROM 221.217.24.*
把某种感性作为力量和信念,也必须出自理性的选择,但即便有信念,信念也不该影响理性,使其偏离客观。
【 在 klbs 的大作中提到: 】
: 哈哈,所以说嘛,如果感性能得到理性的服务,结局会更美好,也会更持久。
:
--
FROM 221.217.24.*
我已经忘了大多数细节
感觉不适配才能产生矛盾,推动情节发展,也才反映现实性。
《哈儿的移动城堡》你看过吗?也是变成老太婆的苏菲和年轻的哈儿相恋的故事,里面的人物心灵好像没太多变化,外貌倒是随着爱的发生在变化。有爱的时候,两个人都好看年轻,缺爱时一个衰老,一个丑陋
【 在 qianyishi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个电影设定比较牛的地方在于,男女主的心灵层面和身体层面是统一的不分裂。男主一出生就是苍老的容颜和身体,心理上也是垂暮之人,但知识体系上却是空白的;然后随着时间流逝,身体越变越年轻心理也越来越年轻,最后变成婴儿状。所以他们到中年的时候,这两人的所有状态就都很适配,然后就又开始不适配
--
FROM 221.217.24.*
哈哈,有70%准确率我太满意了,我是依据自己的体会,瞎诌出来的
理论上,好像只有前额叶延时反应这一条,支持理性人钝感力比较强,不太受情绪影响。但我感觉其实是用理性控制感性,压抑了大部分情绪和感觉,所以一旦感性被压抑不住,冲击力和毁灭性,可能比感性人还强烈。
【 在 qianyishi 的大作中提到: 】
: 是说的这一段对吧,这一段我同意70%,睡王的那段解读大概擦边30%
--
FROM 221.217.24.*
这不久前咱们不是讨论好久这部片子,你说鸿雁像机器人哈儿,我还特意又去看了一遍,才印象深刻。美国那部由于看得太久远,确实也忘得差不多了
我还挺喜欢看动画片,每次去电影院,几乎都是陪孩子看动画,过年还看了哪吒,镜头非常炫酷,有点大片感了,就是故事有点闹腾。
【 在 klbs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个我看了,印象还蛮深的,老太婆虽然丑,但是并不惹人厌,能从眼神里看到一种清澈的善良,美国那部片子我看了一半看睡着了,情节还是不如移动城堡抓人。
:
--
FROM 114.254.3.*
人刚生下来时都是感性的
理性需要后天培养,几乎都是学校和社会教育的产物,是自我经历决定了选择何种最优路径。
你这30%的感性很合适啊,黄金切割点附近。
我感觉你的感性给了小说,古典诗词,水木正好给你个平台交流一下
【 在 klbs 的大作中提到: 】
: 所以,你本来是一个感性的人,或者说太感性了,需要用理性来控制,我感觉我最多只有30%感性,只不过全部给水木了。
:
--
FROM 114.2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