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错过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本杰明巴顿》是一个人生逆流而行,却被爱温暖的故事。
关于人生逆行的故事太多太多,我印象最深的一部是姜文主演的连片名都忘了的电影,最后的镜头是姜文孤身一人,逆着顺行的人潮,一个人朝他与所有人不同的反方向前行、中弹、倒地……
很多时候,时间是一种悲剧。战争、疾病,意外……生命如果无法对抗时间的错失与无奈,那《本杰明巴顿》的故事就成了一份祝福,生命之花谢了又开,离去的爱人又回到人世,从步履蹒跚的老人活成纤尘不染的婴儿……这些,都要归功于时间逆流。
逆流本不是常态,对于被故事设定为变态,怪异,不为常人理解的逆生长的主人公,他周围的环境反而显示出了温情和友好。这也有一点像《阿甘正传》,很多时候,环境其实是人物内心的投射,本杰明一生遇到的各种人,无不给他各种帮助和启发。他一出生就被生父抛弃,童年住在养老院,由于见了无数生离死别,对世界和人的理解有了一份悲悯与宽恕,就像每次在生命和关系即将结束的时候,镜头都会定格在大海,那一望无际又无比平静的大海,就是时间最终汇流的地方。
大海里有什么?故事里的各种小人物已经给出了答案。他们每个人都有大海一样平静的力量感,从未因悲伤的人生失去对自我的掌控。不能生育的养母,毫不犹豫收留了怪物一般的小婴儿;内心住着艺术家的放浪船长,在枪林弹雨中为国捐躯时,不忘皮肤上那块他引以为豪的艺术作品;本杰明的曾经的老年情人-----部长夫人60多岁时终于游泳横穿了海峡,那是她年轻时未完成的梦想……
无论出生、死亡还是梦想,时间并没有终点,错过了生命,依然没法错过炙热与爱。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本杰明和黛西看似也一直在错过,他们的生命旅程是反向的,就像宇宙两条交叉的射线,只有短暂的交汇,这并不妨碍他们爱的炙热与从一而终。
想到一段话:“大多数人类都没有爱,他们因外表、才华、金钱而生出好感,其实爱来爱去爱的都是自己。他们爱那种被爱时的虚荣,爱那种备受折磨时的存在感,甚至会爱上因不被爱而生出的自卑。爱到最后,爱的是自己生出的情绪,却和爱情本身无关。”
本杰明巴顿的故事,是对世人情爱中需求感的反击,所谓的需求感,自然来自现实与虚荣,情绪与价值,而真正的爱是看见、珍惜与祝福。
第一次遇到本杰明时,黛西是7岁的小女孩,本杰明看起来却是70岁的老头,别人都以为本杰明是黛西奶奶的朋友,但是黛西能看见本杰明儿童般的内心。本杰明珍惜黛西的看见,在当水手的那些年,他一直坚持给她写信,直到在黛西30多岁时再次遇见她,被黛西的美所震撼,此时的黛西不介意与长相苍老的本杰明睡觉,但本杰明却不舍得,放手让黛西过自己想要的自由生活,直到得知黛西因车祸没法跳舞后,才决定一直照顾她。但黛西同样不舍得让本杰明看到自己的脆弱与不堪,赶跑了本杰明。又过了5年,黛西才回到童年的小镇,终于遇见了此时也变得完美的本杰明。那时的黛西已经40多岁,他们度过一生中最浪漫的几年时光,直到女儿出生。在女儿两岁时,本杰明意识到自己很快就不能当一个正常的父亲,他选择了放手,因为那个时候的黛西还正值壮年,如果改嫁他人,女儿也不会知道未来的父亲不是自己的亲生父亲。这时,本杰明放弃了一生所爱,又回归到陌生的人海。直到50多岁时又回去找过一次黛西,随后,本杰明真正进入了自己的晚年,他停下了写了多年的日记,他的记忆开始消失,身体又变成了儿童的模样,直到在生命的最后五年,黛西在儿童福利院再次遇到他。已经像奶奶一样的黛西,开始照顾变成幼儿的本杰明,两人相伴了生命的最后一段时光……
本杰明和黛西,只有童年和晚年相伴在一起,然后就是中年那短暂几年的幸福时光。而他们俩的一生却从未忘记彼此。爱超越了外表、年龄、物质,只剩下心灵和时间的融汇。
在时间的长河中,一个人可以住在另一个心里很久很久,乃至一生的时光。在那时间的大海里,爱没有纠缠,没有计较,哪怕错过所有机会,错过漫长等待,错过美好年龄,也会留有牵挂、羁绊和成全。想到那首歌词“见与不见,不可再见,才叫人间。恋不留恋,你从未走远,因为我在挂念。”
《见与不见》
你说的话 用了多久时间
像风轻轻拂面 在我耳边
你种的花 年年开了又谢
用你多少惦念 才在我眼前
见与不见
不可再见 才叫人间
恋不留恋
你从未走远 因为我在挂念
你看到吗 我长大了一点
世界不断改变 而你从未变
你知道吗 或许这份想念
要用痛苦相连 证明你曾存在世间
见与不见
不可再见 才叫人间
恋不留恋
你一直在身边别 别叫我忘了 别叫我忘了
回忆让我们没走散
当心又痛了 是你来过了
告诉我你与我相连
你哭了吗 明明爱无收敛
明明彼此想念 明明在人间
你笑着吧 生命依旧向前
你在过的点点 伴我每一天
见与不见
不可再见 才叫人间
恋不留恋 你从未走远
化温柔留在心间
--
修改:suha2046 FROM 221.217.24.*
FROM 221.217.24.*
@qianyishi
钱老师,对你喜欢的《返老还童》,我又发表了一点拙见
你不妨把之前你那帖子里的有些独特的观点也贴到这个帖子底下
我觉得咱们俩视角还是挺不同的
【 在 suha2046 的大作中提到: 】
: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 《本杰明巴顿》是一个人生逆流而行,却被爱温暖的故事。
: 关于人生逆行的故事太多太多,我印象最深的一部是姜文主演的连片名都忘了的电影,最后的镜头是姜文孤身一人,逆着顺行的人潮,一个人朝他与所有人不同的反方向前行、中弹、倒地……
: ...................
--
FROM 221.217.24.*
爱没有十全十美的,有缘一起搭伙过日子也是很好的。
只不过也许是情绪的烈度不同,搭伙过日子一定也是看到了对方身上很多好的品质,比如善良,敬业,责任感等等,没有这些,连搭火过日子都搭不下去
【 在 klbs 的大作中提到: 】
: 因外表、才华、金钱而生出好感的已经是很少很少的了,大多数人不过是搭伙过日子。
--
FROM 221.217.24.*
爱与爱不同而已
电影里的那对,算是一种理想化的真爱,因为看透了生死与时间,他们的爱超越了现实与利益
他们各自也爱过一些其他人,有些比较短暂,有些可能比较平淡,比如女主改嫁的丈夫可比她与本杰明在一起的时间长多了,但女主对男主是一种超越世俗完全不同的爱。
【 在 klbs 的大作中提到: 】
: 嘿,又被你圆回来了
: :
--
修改:suha2046 FROM 221.217.24.*
FROM 221.217.24.*
在一起为什么就更实在?
生命是一种历程,无论何种历程,只要自己认为有价值,就是有价值
【 在 klbs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还是在一起更实在一些啊
--
FROM 221.217.24.*
在《呼啸山庄》那个帖子,我发现你居然也已经提到了阿甘!
我写的时候想到本杰明遇到那么多对他好的人,情节会不会太玛丽苏了。后来想应该是给这个先天有点残疾的悲剧式人物,一种乐观主义的精神,来平衡悲剧吧。然后,想到《阿甘正传》也是这种思路。不过阿甘正传还揭示了一些社会问题,但《本杰明》童话的成分更浓,为什么你觉得比阿甘要设计精妙
钱老师,你的帖子我给黏贴了一些过来!
这部电影用三体里面的一个概念就是高维的,它展开的一个维度就是男女主心灵层面的爱情线。。。
: 男主一出生心理就是老年人,因为先天的饱经风霜;遇到女主时这两人外形和生理是同龄人但心理上男老者女幼童,男对女精神上心灵上的引领者身份。两人相向而行,然后男至中老年女至青春期,女因为荷尔蒙向男索爱男艰难拒绝。然后两人都进入中年成熟期,终于互相看到彼此,身心交融也有了爱的结晶。。。
男主在现实中遇到的绝大多数都是对他很友善和有帮助的人,他好像并不需要别人理解他,这个设定有点儿像阿甘但又比阿甘精妙很多。如果把他身上的主要元素分为身、心、脑的话,他的身和心是逆生长的,但是脑却是正常生长的,这真的是一种奇妙的组合设定
这部影片的节奏也很奇妙地配合了剧情,前面其实体现的是老年生活的男主(但其实从脑力上来说的少年),所以它拍出的就是缓慢令人昏睡的感觉和节奏,我觉得这是大手笔
这个电影设定比较牛的地方在于,男女主的心灵层面和身体层面是统一的不分裂。男主一出生就是苍老的容颜和身体,心理上也是垂暮之人,但知识体系上却是空白的;然后随着时间流逝,身体越变越年轻心理也越来越年轻,最后变成婴儿状。所以他们到中年的时候,这两人的所有状态就都很适配,然后就又开始不适配
【 在 qianyishi 的大作中提到: 】
:啊,我先仔细拜读下你的大作,我之前的那些观点我记不清是发在你哪个帖子里了,呜呜呜:不过我说过的意思大概还记得,等我先读了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FROM 221.217.24.*
姜文那部以前我想过很多遍,也没想出名字来。。。
很多人生逆行,我可能说的比较宽泛,选择和其他人不同的方式,面对苦难和人生,都被我算作人生逆行了。
比如海上钢琴师,一辈子在海上飘;美丽人生,笑着面对死亡的爸爸……这类的
对,正弦函数更准确点。无数次分开,又无数次重逢,大概是生命中最浪漫的事了吧
以前在知乎,回答一个问题“如果注定要分开,那么相遇的意义是什么?”
我想到了《大鱼海棠》这个电影。在这个世界相遇,如果能认出灵魂的样子,就是重聚。没有分开,就不会有重聚,哪怕此生不再重聚,下一生,下下生还有重聚的可能。。。。
【 在 qianyishi 的大作中提到: 】
: 从英文名来看,这部片子其实类似阿甘正传,是一部个人成长史;但中文译名给了我们一个新颖的视角,其实也更贴合片中的内容,虽然名字乍一看挺俗。
: 或许我看的电影太少,这貌似是我看的第一部人生逆行的故事,没想到国产片还有这样的类型,更没想到姜文还演过这种,很好奇是哪部片子想找来看看。
: 本杰明和黛西,他们之间的离别和重逢,比起两条直线更像是正弦函数。也像行程问题里面的相遇类型,在一段固定的距离内相向而行,相遇再离开,然后折返,再相遇再离开。。。
: ...................
--
FROM 221.217.24.*
阿甘其实我也忘得差不多了
我觉得是为了突出战后那个颓废一代的时代背景,对着那些披头士说:你看你们这些颓废青年,连白痴一样的阿甘都没放弃希望,你们怎么能放弃希望?
本杰明在孩子2岁离开黛西,我在文章里写了原因了阿
我猜是为了让黛西更好再嫁,让孩子不要记得他,不要对他产生感情和依恋,因为他会更快变得面目全非
【 在 qianyishi 的大作中提到: 】
: 啊感谢感谢,我刚才还试图去找但失败了,正沮丧中。。。
: 阿甘形式上我觉得一般,新颖一些的地方就是结合了当时好多流行的元素比如音乐电影以及名人等等,其它就是通常的传记影片。
: 而这一部属于魔幻剧吧,就是里面发生的故事用正常的视角来看很奇特,比如我们无法理解那两人结婚后方方面面那么幸福为什么本杰明却会突然要离开;但是用电影里面的设定来看,就变得非常自然可以理解了,因为本杰明下一步会变成中二少年,而这个阶段的特征就是恐婚以及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 ...................
--
FROM 221.217.24.*
哈哈,我去看看 椒麻堂会。。。
【 在 qianyishi 的大作中提到: 】
: 呜呜呜,大鱼海棠我也没看过
: 突然想起了前阵子看过的椒麻堂会,上面有一段一排人喝孟婆汤的桥段,我都没完全看懂导演想说啥
--
FROM 221.217.24.*
故事本身可以有很多种解读,并没给出关于爱情的定义。
因为整部影片是哀而不伤的氛围,里面的爱情也好像更超凡脱俗一点,然后,整个电影主题都是离别。基于这个,故事非常强调的一点是 爱不是占有。
【 在 hut 的大作中提到: 】
: 爱情本身是什么?
: 那书里说了吗
--
FROM 221.21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