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的野鸡,肯定是听着经就被人吃了
---
释僧安。不知何人。戒业精苦坐禅讲解。时号多能。齐文宣时。在王屋山。聚徒二十许人讲涅槃。始发题有雌雉。来座侧伏听。僧若食时出外饮啄。日晚上讲依时赴集。三卷未了遂绝不至。众咸怪之。安曰。雉今生人道。不须怪也。武平四年。安领徒至越州行头陀。忽云。往年雌雉应生在此。径至一家。遥唤雌雉。一女走出。如旧相识。礼拜歌喜。女父母异之。引入设食。安曰。此女何故名雌雉耶。答曰。见其初生发如雉毛。既是女故名雌雉也。安大笑为述本缘。女闻涕泣。苦求出家。二亲欣然许之。为讲涅槃。闻便领解一无遗漏。至后三卷。茫然不解。于时始年十四。便就讲说。远近咸听。叹其宿习。因斯躬劝。从学者众矣。
【 在 hhy475 的大作中提到: 】
: 《续高僧传》中有这样一则精彩的公案。北齐的僧安禅师在王屋山结茅而居,有徒众二十余人听其宣讲《涅槃经》。
: 刚讲经题时,就有一只母野鸡前来听法。当僧众用餐时,它便外出觅食;僧众听经时,它也听经。到最后三卷时,野鸡再也不来了,众人很奇怪,禅师说:没有什么奇怪的,它已获得人身。
: 武平四年,禅师一行到越州行头陀行,禅师忽然说:原来的野鸡应该转生在此。于是径直进入一家,远远呼唤“母野鸡”。一位女孩应声而出,一见禅师即如故旧相待。其父母深感奇怪,于是设斋宴请禅师。禅师佯装不知地问:她为什么叫母野鸡?父母说:这孩子刚生下来时,头发就像野鸡毛一样,于是就称之为母野鸡。禅师大笑,接着便讲述了前后的因缘。女孩听后,哭着祈求出家,父母亦欣然应允。出家后再听《涅槃经》时,前面部分一闻便知,非常轻松,但听到后三卷时,则茫然不解。后来她也成为一位有名的法师,14 岁就能在大众中讲经说法。
: ...................
--
FROM 173.38.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