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存东西
家里没有存储退烧药,临时买肯定不容易买到。三年前有聪明人买了,过期了。聪明人的做法不是完美的,但是应该鼓励“合理”的不完美。不聪明的人也不应该被责怪或者自责,因为省了一点点钱和“大量”的心思。为什么好像在和稀泥?因为个人情况不同。聪明人动那些心思时没觉得累,普通人觉得动那些心思太累。如果聪明人特别特别穷,或者极度见不得浪费或者一家青壮年住二环的小房子,那么不屯药反是聪明的做法。即使做的不“完美”,发生了不好的事,比如发烧了买不到药,也不一定过不了关,可以找邻居借,可以找社区和医院,过关的过程也是人生的经历。
更多的现象是用过的东西扔掉还是保留,在老小区,到处是生锈的自行车,陈旧的婴儿车等,显然家里还有很多备用的东西。日本丰田的5S和现在流行的断舍离,都产生于获取物资容易的时期,而老年人都经历过六十年代的艰苦时期,直到80年代,多数中国人的环境都是有用的物资匮乏,甚至垃圾堆里没有废纸因为都被捡的干干净净。
中美未来的斗争不一定能缓和下来,说不定十年后人们需要重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口号,90后的生活会有很大的落差,而70前思想转变则容易的多。
世界是它那个样子,但是世界在三个人脑子里是不同的三个世界。我们在跟周围的人相处,免不了会评论、干涉别人时,很容易忽视别人脑子的世界不同。
中国传统上偏集体主义,集体中要统一思想统一做法才更有力量,我们更容易干涉“过多”管得“过细”,过于不过的标准在哪里?求同存异,协商一致。对拿不准的,去问去探讨;对别人坚持的,不强制但是去影响:了解对方,讲自己的理解,给对方新的信息,帮助对方解决困难变得更强大等。
--
修改:guoqingjie FROM 219.236.120.*
FROM 219.236.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