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明白你的意思,我说的就是恰恰相反,艺术是没有门槛的,艺术活动也不是马斯洛金字塔那样,要先满足生存发展,有余力才能琴棋书画。艺术和现实不是一个由低到高的渐进的过程,艺术是一种价值观选择,是用于指导现实生活方向的。与艺术生活相对的,不是贫穷忙碌的生活,而是功利主义生活、虚无主义生活等不同意识形态。就像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是两种不同人生信念一样,不存在先要成为马云,物质极大丰富,然后才能信仰共产主义。相反,成为资本家还会阻碍人追求共产主义。艺术也是如此,不存在要先具备某种生活水平、文化修养,先对生活感到满意,才有“闲心”从事艺术。相反,真正动人的艺术作品都是痛苦的产物,同时,人真正需要艺术的时候,都是处于绝境之中的慰藉。国家不幸诗家幸,自古文章憎命达。说明诗歌文学的土壤正是对生活不满意,满意了就江郎才尽。琴棋书画也一样,高山流水是因为知己难求,高朋满座是弹不出古琴意境的。祭侄文稿,是因为悲痛满怀,悠闲自在的书法不会具备那样的张力。现代书法家很大的问题,就是为了写字而写字,形式大于内容,没有真情实意要表达,作品就流于脂粉匠器,软绵绵毫无风骨。而很多民间艺术,古代佛像、石窟,都是底层工匠在很艰苦的处境下完成的。作品寄托了人性对解脱苦难的极大盼望,而不是对生活的满意,因此而动人心魄。现代材料技术发达,艺术学院雕刻教授林立,却再没有哪怕接近古代民工的作品,原因就是这些“艺术家”过得太好了。
并不是只要弹琴下棋写字画画就是琴棋书画,很多人实际上弹琴和唱k没有区别,心境和表达都是娱乐而已。这些人是真的对生活满意,吃饱了撑的不知道如何打发时间,所以附庸风雅。而真正的琴棋书画,真正的艺术活动存在一个辩证的过程,因为苦难而寻求艺术的答案,通过艺术活动得到精神的救赎,从而认识到,对生活满意的条件不是没有苦难,而是懂得欣赏苦难,接受苦难就是生活本身。所谓看清真相任染热爱,这种“满意”是完全不依赖现实条件的。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不改其乐,这和无弦琴的“满意”是一致的。艺术的满足,门槛就是能放下对功利的执着,愿意选择艺术。
【 在 miller 的大作中提到: 】
: 或许玩具这个词不大准确。
: 但喜欢琴棋书画等艺术追求,且无功利目的,那么只能是精神上的更高追求。之所以我说是更高的追求是因为生活本身已经有了较高的追求的人才会寻求对琴棋书画的追求。
: 从另一个角度说,艺术追求是有门槛的,一旦开始走这条路,说明门槛达到了。
: ...................
--
修改:babyUnicorn FROM 115.171.21.*
FROM 115.17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