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主体有好几种途径去认识客体啊。
就比如你帖子里的康德认知论,它让我们只思考客体,而另一些更空性的哲学家,本体论,就让我们多思考本体,你会选择哪种去认知呢?
是不是康德黑格尔有点像孔子,不开上帝视角,觉得啥啥都有意义。
而另一些开上帝视角的哲学家,像庄子,看什么都差不多,也没啥意义
【 在 klbs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就回到我那个问题,本来我们常人不会思考那么细的,桌子的颜色不就是黄的吗,有什么好问的,哲学是有一点思辨的,然后抠的也比较细,主体,客体,中间的认知把两者联系上了,也就是主体是如何认识客体的。
:
--
FROM 114.25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