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都不知道俞秀莲是谁,楼主判定她比较可怜。
不过,这么想来其实问题不在于谁可怜,而在于每个人怎么理解,包括主人公自己怎么理解,都是开放性的,面对一个你不可能知道的人心深处,也就是连李慕白自己都不那么清楚自己最深处的愿望是什么,怎么理解都是可以的。
我突然感觉所有的现实和故事,结尾处都可以洒脱一把,死的时候再不洒脱,再不开放,就一辈子陷在一个没有想象力的现实泥沼了。所以小说和电影的结尾只有开放式的,才令人三思。
而过程处,却必须处处纠结,因为意识太过洒脱和开放,会影响到现实,反作用于现实,现实是很多人不能承受的,只有临到结尾,有些人才会抛弃现实。这也解释了,有些艺术家为什么要提前结束自己的生命,他们要着急去一个洒脱的地方。
【 在 snowfields 的大作中提到: 】
: 俞秀莲 怎么是可怜女人呢,李慕白那么爱她
:
--
FROM 114.25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