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是版主,那我回复在你这吧,你看着办。(我注册这个ID的时候还没有什么数字后缀的梗哈)
把车推进决口说是堵决口,其实是为了降低流速减少冲刷延缓决口扩大,决口处运沙船往口子里倒沙子也是这个目的,只不过一艘船效果甚微而已。
为什么车上装的是散沙?
有人发的新闻截图里都说了,现在搞以车代仓、以船代仓,这是现在条件好了,沙子都装在车上,哪里需要就送到哪里。我们那时候没这条件,就是沿着堤坝这里堆一堆那里堆一堆,出险情了就看运气,离得近当然好,离得远了就要大量的人力去运。推下去的车只是车上正好装有散沙,而不是想用车上的散沙去堵口子。
为什么不做成沙袋?
一是因为浪费人力,做了不一定用得上;二是因为做沙袋的编织袋都是最便宜的一次性消耗品,做成沙袋后不管是堆积的挤压还是因为沤水,放不了多久就烂了,我印象中有的都过不了夜。谁要说用质量好不容易烂的请谁出钱,抗洪期间编织袋的使用量是非常巨大的,除了因为上述的都只能用一次,还因为做沙袋的时候从来都没有装满袋的,一般都只装半袋甚至更少,有经验的铲沙子的会看人来装,弱劳力来了可能都只装一铲两铲的。装半袋是为了好提好背,运起来省力,运一趟过去再回来可能体力就回复得差不多了,可以有效提高人的作业时长。(这都是我们那时候的经验哈,现在不知道是不是进步了)
还有喷车上有横幅的,这难道不是车辆出发的时候就做好了的吗,难道还是决口了要把车子推下去了才挂上的?而且在警戒期间,别说做横幅了,慢慢做标语牌都有的是人力和时间。
警戒期间就是排班巡查,我家就是岳阳的,洞庭湖大坝前几年有回也是需要警戒的时候我还正好上去过,隔一段距离搭个棚子,有的棚子就一两个值班的在里边歇着,到点了就出去转转。离村子近的棚子就很热闹,村民都当是湖边纳凉的地方,围在里边打牌的喝茶聊天的一大堆人。
巡查主要是看裂缝、滑坡、管涌等等。这东西要发现,当然需要经验和细心,但有时候也确实有运气的成分,有的管涌可能刚冒头就发现了,有的可能喷老高了才发现,有的管涌可能远离堤坝,尤其藏在附近水田池塘里的话是最难发现的,还有的可能正好在两次巡查之间出现并发展特别快。
堵管涌需要物资和经验,大的管涌要打桩要大石打压水头(我们那时候大石头都是很紧缺的物资,没有的话就去扒房子找砖头,现在应该还是没问题的吧),说实话,还要有勇气,我那时候就是打桩队的,可以说凡是要打桩的地方就是最有可能要垮堤的地方,现在村里的人也不知道还有没有能迅速去打桩的劳力和器材(我曾经构思过一个易拆装可反复使用的金属桩,申请专利时因为和一个类似装置在结构上有重复,没过,我就懒得折腾了,不知道类似装置到底有没有市场,不过估计很难,因为它毕竟只是木桩的替代,人力打起来比木桩快,但是木桩基本上可以说不要钱,而在条件允许的时候,早就有了各种植桩机可以用)。
--
修改:wwwlb2002 FROM 118.250.172.*
FROM 118.25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