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也好,路遥、陈忠实也好,都以农村题材为主。
他们都是作家,都不是纯粹的农民,但是都对农村有切身的体验。
他们写作的时候,某种程度上都是观察者,同时也都有很强代入感。
他们的思维植根于农村,并且试图从更高的层级思考,试图有所升华。
但是,贾平凹在废都中表现出的是农民当皇帝式的后宫趣味,他女儿的事,如果试图模糊其实多半是意在袒护。并不是说文科的东西没有硬性标准就可以完全没有是非对错。模糊到没有原则就是搅合捣糨糊而已。
【 在 opendoor 的大作中提到: 】
: 您讲的其实还是很真诚的。
: 他女儿的事情就不再议论了,对于一个作家,有争议是好的。对于公开发表的作品,争议和嘲笑是读者的权利,哪怕只读了一句。
: 农民这个话题比较沉重,至少对我是这样。以前的沉重感来自目睹和体验的应时劳作,后来这种沉重感似乎变成了田园的味道,因为我后来回到村里,更大的沉重感变成了整体衰谢。
: ...................
--
FROM 221.216.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