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你说到大刘文笔,我一直感觉他那种文笔和传统作家擅长的精雕细琢有所不同
他是宏观和微观视角结合的一种独到性,无论描写任何场景和人物,都有一种深邃纯净宏远的想象力,这是大部分作家做不到的。
知乎上看到一个:
15年雨果奖之前,国内就开过好几个关于刘慈欣的会,规格还很不低。会上有相当大腕儿的学者提出来,以刘慈欣为代表的科幻创作其实提供了另一种“文学性”的可能。
这一点其实刘慈欣自己料到了并且做了很多的思考,比如他带着流浪地球等好几篇作品在成都开笔会,被(当时还是年轻社长的)阿来邀请来的主流文学编辑集体批评过之后,回过头去就写什么“宏细节”“超越自恋”什么的,本质上是想搞一套跟主流文学不一样的文学性的标准。
比较可怕的是,大刘是对的,文学理论界正在逐渐朝他的方向做相关的工作。虽然还没有达成共识吧,细节上也有很多不同,但基本的框架是一样的,就是“新时代新人类需要新的审美体系”。这个新时代指的是“未完成的现代”或者“与西方不同的现代”。
我正好知乎上看到一些说法
【 在 miller 的大作中提到: 】
: 好,那我要看看
:
: - 来自 水木说
--
FROM 114.2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