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不需要传世,有人看就已经很好,特别是畅销书那得是多少人看过。
但对于作品,每个人都应该提出真诚的批评意见,比如张爱玲,她的语言确实很独到犀利,但是她那些关于婚姻深刻而悲观的语句,也在潜意识里影响了很多人,比如红玫瑰白玫瑰之类的,这种影响真的对人很好吗?
就像我们需要批判奶头乐,也需要警惕娇态的观点,任何时候都更客观一点,对生活才更好。
【 在 klbs 的大作中提到: 】
: 张爱玲就羡慕过琼瑶的高产,但是琼瑶几乎在所有有后记的小说里面都说过创作的不易,创作的动力,动机直接决定了表达欲望,如果不把这个动机和动力的源头搞清楚,五十多部小说确实无从读起,感觉都差不多似的,读者是这种感觉,作者其实也差不多,作者也是有瓶颈的,这个在她写匆匆太匆匆的时候表达的很充分了,她说那个时候她也觉得再写下去也没什么意思,感觉大家对她的印象也就那样了。这时她收到了一封信,是一个读者写给她的,希望她能用她的笔把这位读者的爱情故事写出来,随后还寄给了她五百多封他和昔日恋人的信,也是这位读者的支持,让她觉得又充满了力量和写作的使命感。
: 在最早的时候,她的初婚丈夫就嘲讽过她,说她写的不过是糊口之作,根本不可能成为传世作品,后来她才领悟到,写作之所以为写作,只是在于那一刻我想写,我有倾诉的欲望,为什么一定要用传世来限定自己呢。
--
FROM 221.21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