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一对澳洲旅行者的中国之旅
所以呢,为啥现在还是地铁路牌都有英文,为啥没有用你想象中的方式走?你是跟我们国家管理者要唱反调?
【 在 suotu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根本就没有明白我的意思,中国进入wto是为了做生意,地铁没有英语播放,路牌没有英文,会影响生意吗?只要有利可图,非洲黑人中文都很流利,谁会在乎英语环境。合资车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有啥英语环境?慈善时代一样吗?那是闭关锁国,外国人干啥都不行。现在对外国人有歧视政策吗?中国现在就是开放的主流国家,跟英语环境怎么样没有关系。
: 发自「今日水木 on ADT-AN00」
--
FROM 1.119.141.*
跟我说没用,你去北京举报去,你们这地铁为啥放英文标识,为啥帮老外找自行车,把你骂的这些话提交到znh。
【 在 suotu 的大作中提到: 】
: 是啊,你看看留学生都有超国民待遇,山东大学还有三个学伴,外国人丢个自行车,丢个手机都能找回来,为啥呢?牧羊犬太多了,骨子里就是贱。
: 发自「今日水木 on ADT-AN00」
--
FROM 1.119.141.*
是我个人认为有一定的提升空间,空间在于各个app对海外用户的兼容性,还有一些公共信息的英文环境。比如天坛是不是可以把官网也加上英文版本,而且在网站上直接可用护照预约购票之类的。我看现在只有一个中文官网,且点击购票是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一系列操作。
【 在 youyou100 的大作中提到: 】
: 跟风去看了相关的视频,看的出来这俩人是真心觉得中国不错,尤其是视频结尾说的挺好的,热爱生活的两个人。
: 不过楼主把他们碰到的问题归结于中国做的不好我不太同意。咱们出国旅游也得装一堆APP,准备好翻译软件,做攻略等等,凭啥他们来中国就应该无缝切换?吐槽摄像头多更是有点莫名其妙,都是装在公共场合的,又没怼在房间门口,有啥好担心的,治安不就是因为这个越来越好的嘛。
: 除了支付确实是个问题,其它应该比国外方便多了,最起码视频里售票员、售货员、路人甚至出租车司机都能讲几句英文,国人又热情好客,比我们出国后的待遇高一个档次呀,还有啥不满意的?
: ...................
--
FROM 1.119.141.*
经过其他板油提醒,微信在今年7月开通了海外绑定银行卡的支付功能。在此之前可能是真的不方便。
【 在 DHAMGG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在伦敦住过3年,你所谓的无缝进入如是说机场没有WIFI,一落地就要买当地电话卡,进地铁站先买票,不买oyster卡就不能打折,好多地方不能刷银联卡得办master或者visa这种的话,中国可比他们方便多了。你一个外国人到了中国,想和中国人一样便利的使用互联网的功能,是不是得先做点功课?支付宝外国人可以用啊,稍微麻烦一点开通一下功能很难吗?
:
--
FROM 1.119.141.*
第一次见有人替国家说不欢迎外国人来旅游的。
另外你这发言有点天朝上国那意思了。还是应该睁眼看世界。
【 在 wind9down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个文章有点图样图森破. 就好比在北京住合租房的小时工说北京没给他们提供便利. 政府压根儿就没想让你来好不好.
: 中国压根儿就没欢迎外国人来旅游. 办个旅行签证就很麻烦. 为了避免某些人杠,是的美国也不欢迎普通中国人去美国. 怕黑在那里. 中国不是怕外国人黑在中国(非洲除外),而是来了不好管理.
: 如果主人都没想欢迎客人来.这些反馈有啥意义呢.
: ...................
--
FROM 1.119.141.*
他倒是也提到希望这样,而且也大方承认了这是他们自己的问题。
不过我的角度是既然我们愿意开放,就可以拿出一些精力开放一下,就比如天坛弄个英文官网,可以有官方信息以及预约功能。
【 在 GoogleGlass 的大作中提到: 】
: 就他去得这些景点,我一个北京人都不能随时预定得到,凭啥他一个不作任何准备的老外就随时都能参观?
:
--
FROM 1.119.141.*
我认为签证这件事是个外交对等。外国不愿意给我们放开,我们一定不会给他们放开。而不是我们主动限制不想放开。
【 在 wind9down 的大作中提到: 】
: 还是您先学会客观看世界吧. 别在坑里只能看到巴掌大一块儿. 但凡你能对比对比外国人办中国和印度签证的难易程度,都不难得出同样的结论.
--
FROM 1.119.141.*
比如天坛做个英文官网,也给个网上直接预约的入口,可做且不难。文化传播这种属于最好的外宣了。
【 在 hillswater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觉得中国有什么问题。入乡随俗,对应的说法是'When in Rome, Do as the Romans Do', 可没听说过Rome还要给外来者准备一个对接的接口。
:
--
FROM 1.119.141.*
我觉得有一定门槛吧。比如现在我们的预约往往都是公众号,你想想他们的流程,下载注册微信国际版,扫码,关注公众号,公众号里面还不一定有英文版本,公众号里面如果真的操作预约不知道有没有外国护照选项等等。
当然你可以说我们没必要迁就老外。我是觉得作为一个主观上愿意开放的国家,也愿意做文化输出的国家,这种东西都是应该做且做起来没那么难的。
你如果去看看视频,就知道人家并没有高高在上站在一切为他服务的角度,人家大方承认了周一闭馆时候去参观是他们自己的问题。
【 在 GoogleGlass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些信息但凡做点攻略都能查到。
: 这个老外就是站在高高在上一切为他服务的角度。
:
--
FROM 1.119.141.*
今年刚又去了趟日本,我觉得也可以作为一个非英语国家的对比吧。举个例子:大阪有个复古游船,可以用大阪游乐券去坐。这个游乐券就有一个官网,首页显眼位置就是切换语言,支持日语,英语,简体和繁体中文,韩语。还可以在官网直接完成付款预定。对比我们的预定,从官网到公众号那一系列流程,流程多且复杂,还往往没有英文。对于熟悉中文以及人人都用微信的我们来说没问题,对老外就确实比日本这种方式麻烦&困难。
至于西方国家是否针对中国人做到了很好,可能也没有,可能也有。比如美国旧金山机场和纽约机场都有中文标识,旧金山公交车有粤语播报,新西兰所有游客服务中心都有中文服务等等。也有更多的景点/服务是纯英文环境,完全没有中文支持。
但我认为我们的对比不是说别人没有中文支持,我们就一定回击他们不支持英文。如果在欢迎外来游客的前提下,能给到与之匹配的信息/标识,做到这个没啥坏处。
【 在 GoogleGlass 的大作中提到: 】
: 西方国家是愿意开放的国家吗?
: 为啥我们过去一趟困难重重,他们不反思一下更好的服务我们?
:
--
FROM 1.119.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