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倒跟面前具体是什么地方无关,纯粹是从照片的布局构图出发,视觉上是否舒服合适。我一般会取景时,上下左右做一些移动选择。在这持续转头的过程中,筛选出自己认为最合适的一个镜头。
这个技能还是平时有意训练出来的,像圆明园颐和园这种有大片水域,岸边树木的外景中,在镜头内能挑出一个满意的视角,确实成像差别比较大。一般需要在多张连续拍摄的照片中再进一步筛选。
后来逐步发现出规律,是对称性,构图完整性,以及一定的长宽比例,比如蓝天跟水面的占比多少等等。这都是拍了,算下来得是上了十万照片的经验。=== 如果不是专业摄影师,一般业余旅游一天能拍上500张照片也差不多是极限了,除非是专门拍文物画展之类的。我是因为有一段时间,中午吃个饭之后就能去附近的园子走走拍照,每天也能有那么几十张照片的积攒,因此算下来颇为可观。
【 在 teetea 的大作中提到: 】
: 还真没注意,不过确实切掉的地方好像是文殊院那边,这样不太合适。
--
FROM 120.24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