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普遍现象了
近日,有中国消费者在东京涩谷区一家烤肉名店遭遇了不快。这名消费者在社交媒体带图爆料称:烤肉店为不会日语的外国人游客专门准备了一份英文菜单,里面的套餐“价格又贵,分量又少”。
事件曝光后,舆论产生了撕裂。许多华人在谷歌地图上给这家烤肉店打出一星差评,以示愤怒。另一边,部分日本网友不以为然,认为不该干涉店铺的定价权。更有甚者主张,别说开高价,就算不想接待外国人,那也是店家的自由。但也有日本网友认为这样牟利绝非正道,感叹日本人已经“丧失了矜持”。
日本媒体迅速关注到了类似情况。他们发现,不止这家店,许多餐馆都在今年搞起了双标。
事已至此,有媒体希望用“消费者的谅解”化解这场矛盾。在TBS一档讨论“双标定价”的节目中,几名中国游客在东京筑地一家餐馆点了5500日元的澳洲龙虾拉面,对着镜头连连表示“太便宜了”。这仿佛在暗示,对财大气粗的外国人而言,日本的东西已经足够价廉物美,稍微卖贵一点,也无可厚非。
也有媒体试图解释日本店家这么做的原因。朝日电视台访问了涩谷区一家“双标定价”的海鲜烧烤店,这家店铺对外国游客额外收取1100日元费用。根据店主的解释,他们对外国游客抬价,是因为为此付出了额外的劳动力,需要专门制作外语菜单,招聘会说外语的店员,还要为其讲解各种海鲜的吃法。
这家店的逻辑是:更多的服务意味着更高的价格。因此,如果会说日语,不需要外语服务或文化讲解,在这家店就可以享受“日本人价格”。这看起来似乎比较合理,但并不是每一家商户都这样操作。
大阪最大媒体“每日放送”对天神桥筋商店街的50家商户展开调查,其中不少经营者觉得这种行为涉嫌“歧视”,也有店主从现实角度出发,认为抬价很难操作,因为他们未必总能辨别出对方是不是外国游客。去年,《东方新报》曾就京都的公交车是否会针对外国游客涨价一事,采访了京都市观光协会,当时,对方也表达了类似的主张。
在富士电视台7日的一档节目中,神奈川县知事黑岩祐治明确反对了“双标定价”的操作。在他看来,外国游客是今天日本经济的大救星,对他们抬价,实属得寸进尺。他认为,我们应该承认入境游产业从根本上是利好日本的。
记者桥下彻是“双标定价”的支持者。在他看来,“双标”的标准不能是人种或国籍,而应该基于是否纳税等行为。例如,外国人在日本消费是否要缴纳消费税,就是根据这个标准制定的:短期旅游无需在日本纳税,但中长期居住者不行。
【 在 wayne28 的大作中提到: 】
: 真的啊?那就太坏了。
: 不过日本吃饭确实不便宜。
:
--
FROM 61.17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