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门头沟燕家台-梨园岭-黄花梁-西龙门涧穿越
【 在 xishanlin 的大作中提到: 】
: 板子崖是得名于垂直崖壁像板子?
: - 来自「最水木 for iPhone13,1」
不知哪个驴友起的名,可能下面有板子吧。上面的落石挺危险的。
--
FROM 120.245.30.*
好帖子,这地方就是过去一趟路上时间太长,包车是个比较好的选择,能节省不少无趣的道路,路线也能灵活很多。充电宝必带啊,去一个新地方必须得记录轨迹,万一原来路走不通还能原路撤回
--
FROM 219.143.116.*
心水很久的鬼谷涧,一直没能成行,东西龙门涧环穿的话,以我们的脚力需要提前在那附近住一晚才行。西山林出品必属精品!
【 在 xishanlin 的大作中提到: 】
: 灵山、黄草梁、黄花梁区域离城区太远,零星走过几次,但一直没有仔细探索,这次趁着国庆假期去探索,可惜天气预报小雨阵雨,只能强行出发
:
: 车停燕家台村西、西龙门涧沟口处,沿着公路走6-8公里到梨园岭,途中红叶遍布;可走小路节省一些距离,但灌木丛生;如果是包车,则直接送到梨园岭,车回到燕家台等,可以省去这一段
:
: [upload][/upload]
:
: 梨园岭废弃村落,还有个残留门楼,从这里正式开始爬山
:
: [upload][/upload]
:
: 梨园岭看双大路梨园岭隧道的西面(隧道东面就是燕家台方向)
:
: [upload][/upload]
:
: 梨园岭立了一个长城牌子,始终没看到长城
:
: [upload][/upload]
:
: 往黄花梁爬升,穿过奇异的山体
:
: [upload][/upload]
:
: 到达黄花梁山脊,地形开阔,云雾升腾
:
: [upload][/upload]
: [upload][/upload]
:
: “梁”这种地名一般是指山顶部比较长、比较开阔的山脊区域,例如鳌太的东西跑马梁,以及附近的黄草梁。黄花梁的“梁”区域,主要是杂草、松树、阔叶林等植被混杂区,景观好,常年可以看到云雾缭绕,适合延时拍摄。除了风大的缺点之外,比较适合露营,我们先后碰到3拨人,两拨扎营。
:
: [upload][/upload]
:
: 黄花梁的“梁”区域也不是一直都是平的,南北两段山脊中间有一处鞍部,这里距离江水河公路边徒步也就爬升两三百米,一个多小时能到,所以碰到的有两拨人带了小孩都从这里上下。
:
: [upload][/upload]
:
: 到达黄花梁的“梁”区域北段山脊的最高处,往西观看东灵山,俯瞰公路边的江水河村
:
: [upload][/upload]
:
: 如果走更大的环线,需要继续往北到达灵山路与灵九路分路口,从那里往东走去寺上方向到椴木沟、黄草梁一带;或是从灵山路与灵九路分路口继续往北沿着灵山路走一段,然后爬北灵山。我们则是从黄花梁的“梁”区域北段山脊的最高处往东,去往西龙门涧,选择了先走一段山脊再下降,陡降几百米到达西龙门涧那条沟的上游山沟底部
:
: [upload][/upload]
:
: 2点开始下雨,雨中全身湿透、鞋里泡水,下降的路面都是落叶很滑;下到沟里以为就一直沿着沟底走可以比较轻松了,哪知道西龙门涧地形复杂,有多处瀑布断崖,所以并不是一直沿着沟底走,而是有很长的一段绕崖、陡降路线
:
: [upload][/upload]
:
: 西龙门涧峡谷中,除了瀑布断崖,还有一段峡谷只有5-10米宽,非常逼窄。有的地方路线不走沟底,而是需要爬到沟两侧上方、穿过崖缝,再陡降。雨天湿滑难度加大,本来同行的一个10人队伍,从绕崖陡降线路开始落后,最后是晚了我们两个半小时才出山
:
: [upload][/upload]
: [upload][/upload]
:
: 最后一处难点是这个梯子,最好用倒爬的姿势下。下完梯子再无难点,沿着沟底路线,大概走2公里出山,刚好天黑。
:
: [upload][/upload]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Android」
--
FROM 124.64.17.*
感谢关注。东西龙门涧环穿好像是18公里、爬升900米。我们从黄花梁往东下到西龙门涧的河沟上游岔路口,正好碰到一队从东龙门涧穿越过来的驴友,行走方向跟我们一样,是要从西龙门涧出去,他们一共10人左右,包含一个小学女生走在倒数第二,一个收队陪着她,有对讲机。这队驴友是早上9点出发的,此时下午3点20分,已经下了接近一个小时的雨,此后又继续下了大概一个小时。一开始他们走在一起,而且走的挺快,但不一会儿不知什么原因全都停在路边,让我们超了过去,然后他们的队伍一直在我们后面,貌似逐渐队伍拉的很长。到了西龙门涧里面陡峭的地方,由于全身湿透,他们队伍中走的快的好像有点不耐烦等待,其中有两三个走的比较快的跟在我们后面,随后有一个人加入了我们,一起走过了极其陡峭的一段。这个驴友发现队友没有跟上来,原地等待一个人感觉害怕,于是跟着我们最终在6点10分走出了山沟到达村庄,此时天刚好黑。我们带着这个驴友到东龙门涧景区停车场找到了他们10个人的包车,把司机引导到西龙门涧山沟出口,然后就离开了。后来得知,他们的大队伍直到快9点才走出来,等于是摸黑在最陡峭的地方走了两个多小时,猜想可能是因为西龙门涧里面最陡峭的地方雨后非常难走,队伍中有人比较慢,大家互相帮助才出来。总结就是,东西龙门涧环穿尽量在天气好的时候去,据说东龙门涧好走些,毕竟是景区,西龙门涧更难,所以可以选择西进东出,这样不用门票,而且出来的时候即便天黑也是走相对好走的一部分。
【 在 melongod 的大作中提到: 】
: 心水很久的鬼谷涧,一直没能成行,东西龙门涧环穿的话,以我们的脚力需要提前在那附近住一晚才行。西山林出品必属精品!
: 发自「今日水木 on Android」
--
修改:xishanlin FROM 114.253.35.*
FROM 114.253.35.*
天哪,他们为何选择东进西出,太危险了。感谢提供翔实宝贵的一手信息!
【 在 xishanlin 的大作中提到: 】
:
: 感谢关注。东西龙门涧环穿好像是18公里、爬升900米。我们从黄花梁往东下到西龙门涧的河沟上游岔路口,正好碰到一队从东龙门涧穿越过来的驴友,行走方向跟我们一样,是要从西龙门涧出去,他们一共10人左右,包含一个小学女生走在倒数第二,一个收队陪着她,有对讲机。这队驴友是早上9点出发的,此时下午3点20分,已经下了接近一个小时的雨,此后又继续下了大概一个小时。一开始他们走在一起,而且走的挺快,但不一会儿不知什么原因全都停在路边,让我们超了过去,然后他们的队伍一直在我们后面,貌似逐渐队伍拉的很长。到了西龙门涧里面陡峭的地方,由于全身湿透,他们队伍中走的快的好像有点不耐烦等待,其中有两三个走的比较快的跟在我们后面,随后有一个人加入了我们,一起走过了极其陡峭的一段。这个驴友发现队友没有跟上来,原地等待一个人感觉害怕,于是跟着我们最终在6点10分走出了山沟到达村庄,此时天刚好黑。我们带着这个驴友到东龙门涧景区停车场找到了他们10个人的包车,把司机引导到西龙门涧山沟出口,然后就离开了。后来得知,他们的大队伍直到快9点才走出来,等于是摸黑在最陡峭的地方走了两个多小时,猜想可能是因为西龙门涧里面最陡峭的地方雨后非常难走,队伍中有人比较慢,大家互相帮助才出来。总结就是,东西龙门涧环穿尽量在天气好的时候去,据说东龙门涧好走些,毕竟是景区,西龙门涧更难,所以可以选择西进东出,这样不用门票,而且出来的时候即便天黑也是走相对好走的一部分。
: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Android」
--
FROM 223.72.62.*
对,最好西进东出,曾经东进走了一半路,感觉时间来不及,折回来了,难走的都在西
边,不合适放后半段
【 在 xishanlin (林语) 的大作中提到: 】
: 感谢关注。东西龙门涧环穿好像是18公里、爬升900米。我们从黄花梁往东下到西龙门涧的河沟上游岔路口,正好碰到一队从东龙门涧穿越过来的驴友,行走方向跟我们一样,是要从西龙门涧出去,他们一共10人左右,包含一个小学女生走在倒数第二,一个收队陪着她,有对讲机。这
--
FROM 114.241.87.*
几十年前
去过梨园岭,也爬过哪里的长城
去的时候有个人承包了梨园岭村庄,开发成旅游点
好像村里就一户人家,一个老太太领着3个光棍儿子
在他家坐了会,聊了会天
有一个美女服务员,估计是川妹子
好像是从村后上山,山顶是高山草甸,快要到山顶的时候路不好走
3个人,下山的时候天黑了,看着白色的石头下脚
【 在 xishanlin (林语) 的大作中提到: 】
: 灵山、黄草梁、黄花梁区域离城区太远,零星走过几次,但一直没有仔细探索,这次趁着国庆假期去探索,可惜天气预报小雨阵雨,只能强行出发
: 车停燕家台村西、西龙门涧沟口处,沿着公路走6-8公里到梨园岭,途中红叶遍布;可走小路节省一些距离,但灌木丛生;如果是包车,则直接送到梨园岭,车回到燕家台等,可以省去这一段
: [upload=1][/upload]
: ...................
--
修改:slpsh FROM 111.192.242.*
FROM 111.192.242.*
你就没有记录轨迹?
进山必须六只脚呀
【 在 xishanlin (林语) 的大作中提到: 】
: 草绘了一些线路图供规划路线,行前还要多做功课
: [upload=1][/upload]
--
FROM 111.192.242.*
被这篇帖子吸引过来的,没想到水木还有这个版,太对胃口了,收藏
【 在 xishanlin 的大作中提到: 】
:
: 灵山、黄草梁、黄花梁区域离城区太远,零星走过几次,但一直没有仔细探索,这次趁着国庆假期去探索,可惜天气预报小雨阵雨,只能强行出发
:
: 车停燕家台村西、西龙门涧沟口处,沿着公路走6-8公里到梨园岭,途中红叶遍布;可走小路节省一些距离,但灌木丛生;如果是包车,则直接送到梨园岭,车回到燕家台等,可以省去这一段
:
#发自zSMTH@掌机
--
FROM 120.245.108.*
前面说了,带着一些轨迹,走的时候随时打开手机app查看参考。但为了手机省电,没有开手机记录轨迹的功能。
【 在 slpsh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就没有记录轨迹?
: 进山必须六只脚呀
:
: ....................
- 来自「最水木 for iPhone13,1」
--
FROM 114.25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