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用上了coc.nvim + clangd
还有coc-snippets,coc-pyright,跟上时代了。八卦搜了一下,coc.nvim的作者貌似就在深圳
--
FROM 163.125.220.*
顺道把很多绿色软件换成了scoop安装,用上了ripgrep。
【 在 bluefin21 的大作中提到: 】
: 还有coc-snippets,coc-pyright,跟上时代了。八卦搜了一下,coc.nvim的作者貌似就在深圳
--
FROM 163.125.220.*
老外吐槽为啥起这么个名字。。。cock
【 在 flw 的大作中提到: 】
: 嗯,coc 很牛逼的。
: 速度很快。
: 虽然是 js 写的,尺寸有点大,但也就忍了。
: ...................
--
FROM 163.125.220.*
我两个都试了。coc安装简单,ycm还要编译。coc有自己的插件,功能更丰富,比如snippet/lists之类,网上的资料也更多,口碑很好。coc给vim加上了很多vscode的现代功能。
【 在 voooki 的大作中提到: 】
: 还在用ycm 有一段都在吐槽ycm太老了 coc比起来强在哪呢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XR」
--
FROM 163.125.220.*
ide太笨重,同时开几个难受,也不能在服务器上用。vim一次配置好后,放到git,换一台机器,clone出来然后:PlugInstall就能用(这些年插件变化挺大的,插件管理器我换成了vim-plug)。windows用autohotkey配置好快捷键后,按一下win+f12就开一个gvim,然后ctrl+p打开文件,很方便。
【 在 lookforit 的大作中提到: 】
: 已经不折腾这些补全插件很久了,太耗精力
: jb+vim插件保平安
--
FROM 27.38.228.*
还有vim不要菜单,不要工具栏,没有多余的元素。
【 在 bluefin21 的大作中提到: 】
: ide太笨重,同时开几个难受,也不能在服务器上用。vim一次配置好后,放到git,换一台机器,clone出来然后:PlugInstall就能用(这些年插件变化挺大的,插件管理器我换成了vim-plug)。windows用autohotkey配置好快捷键后,按一下win+f12就开一个gvim,然后ctrl+p打开文件,很
: 奖恪
--
FROM 27.38.228.*
clangd配置主要两个问题,一是compiler_commands.json的生成,make系列有现成工具,嵌入式的要自己想办法生成;二是clangd固定在当前目录或者上级目录/build去找compiler_commands.json,如果代码不是这个结构,要么通过.clangd文件指定,要么通过coc#config去设定,而这个又跟vim的工作目录有关。
我目前觉得比较好用的是使用localvimrc在.lvimrc里面设置项目目录,通过coc#config设置compiler_commands.json路径,例如:
if !exists("g:compilationDatabasePath")
call coc#config('clangd.compilationDatabasePath', project_dir)
let g:compilationDatabasePath = project_dir
endif
【 在 eematlab 的大作中提到: 】
: 用了一段时间vim-clap, 感觉还是fzf.vim更好用, 速度快, 设置合理
: 另外用clangd,老是报stddef.h找不到
: 很奇怪
: ...................
--
FROM 163.125.220.*
CocCommand workspace.showOutput看clangd的输出
【 在 eematlab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自己写的compile_flags.txt,里面要把/usr/include, /usr/include/c++, /usr/include/linux ....等等都要写进去
: 就这样,还是找不到stddef.h, 这是挺奇怪的
: 又跟vim的工作目录有关。
: ...................
--
FROM 163.125.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