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戏新进阶:以崭新视角“涅槃重生”
五千年华夏古代文明史,为文艺创作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国剧创作者没有辜负这一份独特的历史馈赠。向前追溯,《雍正王朝》《汉武大帝》《大明王朝1566》《大秦帝国》等一系列“有历史感、有文化感”的作品让人记忆犹新。但近年来,历史“正剧”创作遭遇瓶颈,尽管也拍摄制作出了一些艺术水准并不低的作品,但始终算不上“超越”“进阶”。
好在,总有开拓者单兵掘进。4月7日,《清平乐》首播。从思想文化价值上来看,这部剧以宋朝第四任皇帝宋仁宗为原型,进行艺术提升,以理想主义的方式,展现儒家思想治国的实践。这种创作上的定位既是历史的、也是理想的。这部新剧也引起许多观众的关注和期待。
“历史”在于它表现了中国历史思想文化精神文武兴替的过程,从先秦时期的崇尚武功,到汉朝独尊儒术,直到宋朝确立了以文官统领朝政、以文治国的方略,因此从历史文化精神的脉络上来说,该剧大的历史定位是成立的。
“理想”是因为许多学者认为,中国历朝历代统治者,基本上是“儒表法里”——以儒家为表推行教化,以法家为本进行治理,所谓“内圣外王”的儒家治国理想,也仅仅是理想,并没有在真正的治国实践中单纯实行。之前古装历史剧都侧重以“儒表法里”的思想文化价值观来统领全篇和进行叙事表达,电视剧《清平乐》以“理想”的方式表现“内圣外王”的儒家思想治国实践,用儒家思想这一“长夜中的光辉”对人物、尤其是对宋仁宗进行了理想化的提升、浪漫化的表达。
用当下的话说,该剧中的宋仁宗形象是一个将权力自觉关进制度笼子里的皇帝,这个制度笼子不同于现代法治制度,而是儒家的礼法思想。全篇人物群像,无论是皇帝、后宫嫔妃、前朝大臣、甚至宦官,其中重要人物都不再是权财驱使的傀儡,而是儒家礼法的践行者,充满文化精神的象征意味。
全剧视角另辟蹊径,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宋朝以文官治国主线所带来的文弱无力、偏安一隅之外的另一面,即具有十分的韧性,甚至创造了《清明上河图》所展示的经济发展、人民富庶、天下安宁的太平景象。同时,全篇力图展现“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而造极于赵宋王朝”的盛世景观,表现了高度繁荣的文化艺术。其中群星璀璨,包括范仲淹、欧阳修、晏殊、韩琦、包拯、富弼、文彦博、苏舜钦、司马光等人物一一登场,共同勾勒出宋代士大夫“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想。
因叙事风格追求平淡雅致,《清平乐》未必能成为现象级大剧,但从创新艺术表达、传播文化思想价值的角度,这部剧具有独特意义。
--
修改:purplesoul FROM 116.199.102.*
FROM 116.19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