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王凯做了名叫《看见·未见》的小演讲。里面提到了不少当代都市人常见症。“成年人的崩溃”、“中年困境”、“年龄焦虑”……在诸多热门议题中,令王凯最感同身受的是从小听到大的“别人家的孩子”。“永远是别人家的孩子好,我相信这应该是我们小时候共有的童年”,王凯说。“我总觉得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但总有模式在把所有一个一个特别的个体往固有的框架里套,我觉得其实挺不对的。” 对王凯来说,和父母之间的战争倒是没有爆发过,他已经向家人证明了,自己能做到想做的事,能把自己照顾好。“有时候我跟他们聊天,他们说起什么,我会先说我能理解你们的感受,但是你们也得理解我一下。”他喜欢演讲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长时间表”这句话。在想工作的时候加入工作,想成家的时候成家,重要的是,那是身为人的自己,而非模式做出的选择。
“但或许和别人不同会带来焦虑感?”
“为什么要有焦虑感?”
“或者说是种不安全感?”
“为什么要有不安全感?”
王凯并不是个温吞的表达者,事实上一种强烈的感觉是,以往人们为他所准备的情境,遮掩了他原本的锋利。“可能,我觉得我是年纪越大越叛逆”,他说,“小的时候,做学生的时候太听话了,父母说啥就是啥,当我自己越来越独立了之后,可能真有点叛逆。小时候太听家长的话了,所以长大了就特别听自己的话。”王凯觉得自己挺晚熟的,但晚熟有什么好或者不好,“没想过。我很少去总结自己,也很少后悔。”
在家的时候,王凯会常看时政新闻,疫情以及和生活息息相关的消息他都会更在意。虽然“年龄越大,表达欲越弱”,但在多数领域,王凯的好奇心还算旺盛,王者荣耀除外。“我真就一点兴趣都没有,很多人试图把我拉下水,都没有成功。也可能因为我真的很菜,很多人一开始说凯哥你也玩啊,来我带你,我说别,我会拖累你们的,他们说没事!然后带了几次之后……再也不说带我的事了。”
在近期他拍摄的杂志上,很少能读到几年前那种访谈长文。“因为采访得太多了,我的人生经历也没那么多,我觉得这几年该说的全说完了。如果还是那些车轱辘话,我说着也没劲,你们写着也没劲,读者看了也没劲,所以我现在尽可能在减少采访。”
遇到实在答过太多遍的问题,王凯说自己有时会“你问左我就回答右”,听上去像个坏小男孩,但这种逆反又像刚破土而出,依然顶着温和的谷壳。“可能再过三五年、七八年,那个时候我有新的经历了,大家再来聊一聊,那个时候我的倾诉欲望很强,聊出来的东西一定是不一样的”,他补充说。
王凯的微博设置了“仅半年可见”,想回翻他更久之前的历史做不到。王凯说,微博刚上线这个功能时,他因为好奇设置了一下,结果之后就一直忘了改。“现在会改回来吗?”我问。“不知道,看心情”,叛逆的王凯答完,脸上又露出“得逞”的笑来。
--
修改:purplesoul FROM 59.41.66.*
FROM 59.4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