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曹薰铉·无心》
最近买了好几本围棋传记。
这次读的是曹薰铉的自传《无心》。
1、聂卫平
除了序言外,曹薰铉的第一篇就谈到了应氏杯。当然也强调了韩国方面的原因,那真是
全力以赴。相比于中国这一边的准备工作,应昌期先生很是不满。但聂卫平在自传中说
都是自己的责任。这应该是承责之语,肯定不是真实原因。
无论如何,取得胜利的各个因素是非常重要且微妙的。其实在第四局曹薰铉以一点之差
胜聂卫平时,胜利的天平就已经倾向曹薰铉这一方了。被后来者步步紧逼,其实最难受
的是领先者。到决胜局聂卫平摆大模样,明显是心态失衡。
曹薰铉在谈决胜局时,也说过在对局中碰到了聂卫平给他带来的绝境。
他在书中说:
「集中、集中……就这样,我进入了思想的境界。慢慢地……我感觉到急促的呼吸变得
平稳。刹那间,周围的事物全都消失不见了。包括聂卫平还有执行委员们。全部的焦虑
、所有的烦躁,甚至是赢的欲望失殆尽。只留下了我和围棋。就在那绝对寂静的瞬间,
一切都变得如此鲜明。」于是到145手,「聂卫平耷拉着脑袋,丢了下棋子。“赢啦!”
」
咳,这一大段描述,实情是否如此,不得而知。
但仅145手即中盘胜,至少说明曹薰铉的实力确实真的冠绝当时。
2、记忆
前些日子在知乎上谈棋手的记忆力和计算力,我觉得是一种心象的记忆力。也就是说,
棋手计算的东西,是一幅幅在棋盘上棋子不同动向的的动态的参考图。曹薰铉在书中也
谈到了他的记忆力是图片,应该指的都是这个意思。
3、赚钱
结果有一次打车时,他母亲匆忙地从邻居那里借了五百韩元给他打车。这一次让他明白
了成年人赚钱的重要性。于是他心中明确了自己下棋赚钱的责任。
经过他的努力,父母、家庭环境逐步变好,应该是他心中巨大的成就之一。
这一点,对我们普通人恐怕也有所启示。
4、只为了赢
看曹薰铉的自传也好,看李昌镐的自传也好,韩国棋手的围棋思维中有一条始终是不变
的,就是要不顾一切,全力去赢。
在他们看来,日本围棋那种所谓求道的围棋思维太过保守,围棋的最终目的,不就是胜
利吗?
于是,在全力争胜的思想主导下,在应氏杯冠军的契机下,韩国围棋异军突出,完全开
拓了新的围棋境界。
而中国围棋因为一直是处于向日本围棋学习的阶段,至少在围棋思想上还没有突破的意
识(中国流算一个吧,但只是布局,而且日本人说中国流起源于他们的棋谱),所以被
韩国围棋明显打了个措手不及。而日本更是被中韩前后夹击,日渐衰落。
4、环境
韩国围棋的崛起,似乎和日本的关系并不大,至少不象中国与日本之间的围棋关系这么
强。
韩国围棋的兴盛,一方面固然是由于应氏杯的胜利,另一方面,在应氏杯之前,韩国国
内极其激烈频繁的竞争环境为他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日本坂田荣男一生得了64个冠军,但曹薰铉在应氏杯之前的冠军数差不多是九十多个或
者一百多个,而且那时他才三十多岁,超过坂田荣男一生的冠军数量。
虽然这只是韩国国内的冠军,但国内棋赛之多之频繁,可见一般。
中国与中日相比,围棋比赛真心不多。
好的棋手,都是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脱颖而出的,而不是培育出来的。这一点有点儿象
培养杀手——活下来的那个人就是顶尖高手。
—— 烧不死的鸟就是凤凰!
有时就会想,如果中国国内当时有足够多的围棋比赛,厮杀出足够多的围棋手,可能就
不需要聂卫平独挑大梁二十多年了。
5、棋风
韩国的棋风也可能和他们的古代围棋有关。
中国的古代围棋是座子制,日本直接就去掉了座子,而韩国围棋则是极其特殊的起手势
。
古代韩国的围棋叫「巡将围棋」,其「分先座子制」比中国的更彻底。事先在棋盘上摆
上 9 颗黑子和 8 颗白子,然后轮白先行。这种棋势对行棋的影响十分明显,比中国的
座子制引起的战斗更加激烈。
李昌镐说他的棋成长和他的师父田永善有关,「针尖大的地方都能打进去」,应该就这
种棋风下产生的极其锐利的围棋攻击思维。
当年韩国棋手金寅从日本回国,击败了当时的韩国棋手金南哲。
他说:「虽然日本围棋重视道与礼,韩国围棋重视战斗是实。但是没有哪一方有错。只
是不一样而已,哪一方都没有过错。既然你在日本的时候按照日本的方式下围棋,现在
来到韩国,就以韩国的方式下棋就行了。」
这种思想的结果,在最后得到了印证。
6、关系
曹薰铉谈到了他和徐奉洙。两个人是长期的对手,奇怪的是两个人经常是互相不碰面,
即使是碰面也是装着看不见。
徐奉洙曾对记者说曹薰铉是他的恩人,可能指的是对他在棋艺上的磨砺。
可是这两个人这样的关系就令人奇怪了,至少做为中国人不能理解。
—— 咳,我觉得有点儿假。
7、态度
曹薰铉谈到了对胜负的态度。
「自己本身很强大的人是绝对不会做辩解的。认真努力的人,即使是输也是堂堂正正的
。自己之所以在比赛中输了,只是因为对方更强大而已。只要承认这个,自己再更加努
力便可以了。
我认为高手在对待比赛时最应该要具备的礼仪是全力以赴。
……以吊儿郎当地对待比赛是瞧不起对方的意思。即使对方赢了,他也不会高兴。如果
你真的将我看作是强劲的对手的话,我反而更感谢你全力以赴来将我击败。……」
这一点,寻常人或者多数人想不明白也做不到。
8、自信
「面对任何对手都不能气馁。」
应氏杯曹薰铉是以一又六分之五子胜的小林光一,如果按日韩规则,其实曹薰铉输了,
但这是按应氏杯规则算的,于是曹薰铉走上了围棋巅峰的第一步。
注:看这微小之差,再看后来的冠军之路,实际上已经奠定了全力争胜的基础。这种类
似于捅破窗户纸似的突破契机,在很多领域都能见到。
「围棋就是围棋。说到底,棋手只是在尽情发挥自己的知识、经验和创意性,下着属于
自己的围棋罢了。我用这样的姿态,自始至终都抓住中心,走着自己的路。」
也许聂卫平也感受到了我的这种气场。他可能会想,为什么他连输了两局还能如此平静
呢?或者他会学得神奇吧?在打败了日本棋手的皇帝面前,那个处在围棋边缘的默默无
闻的棋手怎么一点都不沮丧呢?不知道是不是他有点被我不畏惧的气势给吓到,或者是
难以承受一定要赢的负担,最后他放下了棋子。
我认为那不是实力的差异,而是气魄与自信的差异,是战胜压迫的胆量与集中力的差异
。
在赢之前必须要经历无数次的失败。之后你就会不再畏惧失败,拥有自信。」
咳,在胜利者面前看到这一番评论,真是无话可说。
9、其他
初听曹薰铉,就是在应氏杯上。
当时聂卫平正如日中天,应氏杯的举办,应氏规则的推出,加上全球的推波助澜的气氛
,让应氏杯世人瞩目。
第一届应氏杯开赛,各国高手齐至,记得连美国都来了一位围棋手麦克·雷蒙(我觉得
我的记忆力真不错!),聂卫平胜之。
由于应氏计点制刚开始推行,黑方贴目八点,几乎所有人的棋势绷得特别紧。
印象最深的就是聂卫平与藤泽秀行的两局,其中一局直接在棋盘中央接成了棍子,可见
抢地之烈。第二局也类似,整个棋势进程,迹近于上来就抢空收官。
下得最惨的是马晓春,大约是一百七十手左右就被藤泽秀行中盘胜,那盘棋的整个中原
全成了藤泽先生的地盘。
看了那么多的棋,除了武宫正树下的棋,头一次看到被人家收中腹收得这么漂亮的。
聂卫平也算不负众望,杀进决赛,与曹薰铉五番棋决胜,并且在前三局以二比一领先。
其中第三局下得特别精彩,中央电台早晨六点半到七点的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都发了消
息,说聂卫平以一招鬼手胜了这盘棋。
这局棋谱是我在《新体育》杂志上看到的,果然是精妙。
但后来的局势就如大家所见,聂棋圣憾负应氏杯,而曹薰铉一飞冲天,同时带动韩国围
棋崛起,统治世界棋坛将近二十年。
可以说,这一届应氏杯是中国围棋的大憾事,但也是韩国围棋的大幸事。
曹薰铉捅破了一层窗户纸,从此韩国围棋以极其独特的棋风进入世界舞台。
当时不少中国选手都发出这样的惊呼:原来棋可以这么下。
因为中国围棋长期落后,是一直以日本围棋为师,说好听了是虚心努力,说不好听的思
想反而受到束缚,还没有突破日本围棋思想的胆略和洞察力。
想不到韩国围棋另辟蹊径,异军突起。
从某种意义上说,韩国围棋的出现,也让中国围棋睁开了眼睛,开阔了视野。
最早介绍曹薰铉时,最让人惊叹的是他的冠军数量,当时大约有九十多个,而当时冠军
数量最多的是坂田荣男,一生才六十四个。可见韩国围棋比赛之频繁和激烈以及曹薰铉
的地位及棋力。曹薰铉行棋时,能明显让人感觉到他棋风的锐利,真是与众不同。
但说实话,恐怕大多数人都轻敌了,都想不到韩国这么大的地方,会出现长期统治世界
的冠军选手。
因为当时的日本都极少有这类人物,更不用说国内只有聂卫平一人。
说到这里,真是替聂卫平累——从1984年首届中日围棋擂台赛开始,一直到常昊2005年
第五届应氏杯首次夺冠,聂老一人支撑了二十多年,这回才算真松了一口气。
以前看围棋,以为日本围棋是世界顶尖,只要好好学就会有一天超过他们。
但从韩国的围棋发展看来,不是那么简单。
韩国围棋一是棋势特殊,和中国的座子制不一样,诞生了独特的围棋思路
二是韩国国内的激烈比赛,也成了造就了高手的园地。
当时日本至少有七大棋战,而中国的棋战就特别少。现在看来,这是中国围棋水平发展
较晚的重要原因之一。而现在中国围棋比赛发达,也是中国围棋后来居上的原因之一。
补:
曹薰铉最牛的时候大约是1994年(不确定)。
他一个人拿了世界冠军大满贯(忘了是不是第一个了……)。
他拿着奖杯,在台上激动地说(我记得那时他已经有了白头发):从今天起,我要抛弃
所有的运气,凭借自己强大的实力来取得胜利!(大意)。
作为中国棋迷,特别希望这句话是中国棋手说的……
--
FROM 42.7.93.*